第A05版:时评

惠企政策应精准“滴灌”

  □ 吴仁山

  这段时间,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工复产。不少政府部门派出干部纷纷走访企业,认真听取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更为看重的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能否真正兑现到位,能否尽快给企业减负。这就要求把“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为企业发展增添动能。

  每项政策的出台实施,传递的是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进而帮助企业树立迎难而上的信心。越是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越要迅速施策,快速兑现。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如2020年出台的减负50亿元的“惠企20条”,2021年出台的减负140亿元的“暖企8项”,2022年出台的助企纾困50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20条等,目的就是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助企业轻装前行。这些政策涉及企业减免税收、降低融资成本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等方方面面,以此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大型企业做优做强,更好地为锡城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但是,面对密集出台、规模空前的惠企政策,一些企业却知之甚少,再加上企业经营状况千差万别,这对政策的实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精准落地,让企业有明显的获得感,决不能搞“大水漫灌”,只有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企业,才能有利于企业稳产“造血”和长远发展。

  让惠企政策精准“滴灌”企业,首先需要把政策“说清楚”,让企业“理解透”。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企业特点,通过逐户调查、“一对一”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宣传指导,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最大限度享受到政策红利。江阴市、锡山区、滨湖区实施的驻企指导员、联络员、信息员制度,就是组织区、镇(街道)政府相关部门干部,以“稳企业”为己任,切实把企业需求、发展短板、生产经营情况摸清盘透,助企过好产能恢复关、企业经营关、市场开拓关、转型升级关,为企业送上最有力、最及时、最温暖的“三服务”。

  让惠企政策精准“滴灌”企业,重在提高社会“满意度”,增强企业获得感。惠企政策的实施效率和效果,与职能部门之间是否紧密配合直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工作机制,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加强信息沟通、工作配合、数据共享,针对性推出实招硬招妙招,有效解决热点难点堵点,及时进行系统性梳理、流程化改造,确保惠企政策落到实处。要依托市“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对减税降费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底账清晰”,确保享受政策的纳税户和缴费人“一个不漏,一笔不错”,充分发挥惠企政策的乘数效应。

  让惠企政策精准“滴灌”企业,必须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目前,无锡市中小企业服务网、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滨湖区“一企来”线上平台等纷纷投入应用,可大幅缩减申报事项所需材料、审批环节和兑付时间,有效提高企业办事效率。要运用数字建设成果,用“一件事”理念构建“直兑、即兑、快兑”体系,最大限度“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让“数据跑腿”替代“群众跑路”。要实现数据共享,构建完善企业数据资源开放及共享体系,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一批亮码扫码应用场景,实现“一码通查、一码通受、一码通办、一码通兑”,取得更加明显的政策“滴灌”效果。

  (作者系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