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探索

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包彩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无锡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乡村产业有一定基础。近年来,无锡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过程中成效显著,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彰显。但从全市层面来看,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问题。为此,无锡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引导农村产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扩内需、稳投资、搞建设,不能只盯着城镇,农村欠账还很多,投资空间还很大。这几年,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还存在明显薄弱环节。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短板要加快补上。“补短”同时更要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要借助无锡数字经济发展、物联网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地区光纤网络、5G移动通信全覆盖。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建立个性化、差异化的营销方式,支持智慧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要以农业园区为重要载体,充分引入科技元素,建设高效设施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构建农村产业发展融资机制

  发展乡村产业还有很多政策堵点和痛点,最突出的是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应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应构建主体多元、机制灵活、各方共赢的农村产业发展融资机制,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稳定可靠资金来源。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适合产业化经营的领域,构建农民与工商资本的利益共同体;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项目开发,引导国有企业参与乡村产业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前几年无锡就出台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还发行了全省首单“绿色+乡村振兴”双认证债券,通过政策性支农贷款“普惠贷”“惠农贷”“锡微贷”等创新业务,助力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成本高”问题。

  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

  做强农村产业,还要着力改变长期缺少有竞争力的“锡”字号农业品牌现状。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水蜜桃、茶叶、甘露青鱼等名优品牌产品,积极保护和发展百合、水芹、芋头等地方特色产品,因地制宜创建一批国内外“叫得响”的知名农产品品牌。要以品牌建设为先导,从顶层设计到各环节进行系统部署和循序推进,产前就对品种进行研发改良,产中要严把质量关,产后要注重品牌营销策略。实施品牌战略时应考虑区域内不同农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突出农产品的鲜明特色,实现农产品品牌体系的优势互补。还要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完善农业品牌诚信体系。农产品品牌主体应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在打造“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挖掘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影响力。

  加大对乡村人才引育力度

  一直以来,乡村面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产业振兴,关键靠人才。近年来,无锡加强对“土专家”“田秀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强乡土人才载体建设,激励优秀乡土人才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更好发挥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对乡土人才认定工作室建设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优秀乡土人才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津贴资助,这些利好政策为留住乡村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做强乡村产业,必须在引育乡村人才上出更多实招,要鼓励具有乡土情怀的企业家、乡贤返乡创业,支持优秀年轻大学生、优秀技术人才、优秀乡土人才来锡落户,培养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农村产业发展人才、农村企业管理人才。

  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很多地方在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农业产业往往规模越来越大、用工越来越少、农民参与度越来越低,这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产变资源、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要形成企业和农民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农民能干的尽量让农民干,企业干自己擅长的事,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共同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和示范基地带动合作社和农民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努力打造产业化联合体。在县域范围内建立产业上下游相结合、辐射带动力强、多种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参与的发展模式,实现乡村产业经营主体之间的互利合作、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作者单位:江阴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