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晖
锡东新城丹山路上的兖矿信达大厦与周围其他的办公楼并无二致,但隐匿在大厦里的一家软件公司却实力超群。这家软件公司是国内唯一年营收突破10亿元的BI独立厂商,2022年实现逆势增长,销售额达13.6亿元。它就是多年深耕中国商业智能市场、连续5年市场占有率排第一的帆软软件有限公司。
帆软软件副总裁袁华杰随身带着平板电脑。上周六见到他时,他正打开邮箱翻阅邮件。“昨天有21个,前天有28个,大前天是15个,这周陆续能有上百个订单。”邮箱页面密密麻麻罗列着的都是一封封成功签约的合同书。袁华杰并不为这样的速度感到惊奇,他说公司每天大概会收到800个电话或者消息,要求试用产品,目前正式签约的客户已超2.6万家,国内500强企业中已有359家在使用他们的软件。
帆软主攻的市场有两块,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igence)与零代码。公司创始人是写代码出身的,而具有数据仓库、查询报表、数据分析等组成的数据类技术解决方案的商业智能BI则是公司的主打产品。“简单来说,帆软的商业智能BI软件相当于一个综合性更强、效率更高、运用更便捷的企业级实时分析EXCEL,可为企业商业决策提供更强大的支持。”袁华杰这样说道。
帆软与中国照明行业前十强的凯耀照明相识7年,随着交流加深,帆软的产品逐渐深植于凯耀的数字化建设规划中。“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一家挣辛苦钱的企业如果不去做信息化,不去做转型,不搞自动化,那一定会倒闭。”凯耀照明副总裁张益军告诉记者,2019年以后,凯耀照明的数字化转型决策全部建立在帆软平台上,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报表都可以在平台上查看。“2019年大概有5000+的报表在平台上,经过两年多的整合,已经浓缩到2000+,也就是在这两年,凯耀照明的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到18天,库存周转率提高130%,销售额从20亿元逆势增长到40亿元。”张益军说,这是数字化创造的奇迹,也是帆软为企业带来的生产力。
帆软在商业智能BI领域里一直占据C位,市场份额17.5%,是第二名国产BI的3—5倍。成为一家王牌软件企业,得到这么多企业的信赖,答案很明显——拥有自主科技创新的核心技术。2006年成立的帆软最开始只有5个人,如今包含技术支持、研发测试等在内的产品开发团队已有上千人,每年销售收入的25%—30%被投入到研发上。就在前不久,帆软自主研发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通过中国信通院泰尔实验室代码扫描测试,扫描测得整体代码自主率94.99%。这标志着帆软的软件安全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凸显,行业内自主研发认证领先。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自主创新,专注BI赛道。早在2019年,帆软就成立信创实验室,进行产品自研及行业国产化研究,持续为国产软件创新、国家信息安全、企业数据分析赋能。去年9月,帆软重磅发布BI领域首个信创版本应用,产品已面向党政机关、国央企、金融、交通、能源等国家重要领域组织,以监管、战略、管理、业务数字化为出发点,全面、集中解决企业在国产化替代中遇到的痛点,支持全栈信创、一键式迁移、专项解决方案提供。目前,帆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产品30多项,产品体系覆盖企业全部的数据分析应用场景,整个过程把数据的生产到利用,从消费到再生产完成了闭环,打造了一个企业内部人人可参与的数据生态。
“让数据成为生产力”是帆软近2000名员工都知晓的一句企业名言。强势开启的2023年,帆软开始赋能更多的制造企业。帆软从如何解决产能原料浪费严重、产品利润成本管控困难、关键人才异常流失等方面着手,利用数据分析工具,为企业商业决策提供更强大的支持。2023年才开局,就有三一重工、一汽解放、上汽大通、长城汽车、徐工、协鑫集团、北方华创等制造业企业成为了帆软的服务对象。
帆软在创立时就定下了“四个梦想”,在帆软所有员工的努力下每一个梦想都逐步实现。“跟帆软同时代做报表的厂商,很多做着做着就消失了。”袁华杰透露,做一家健康成长的百年企业,是帆软的长期目标。今年开始帆软又将重新启航,集中精力用5年的时间进行技术研发,打破原有存在的技术壁垒,深耕主航道,2023年帆软的营收目标暂定为超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