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11位 “铁裁缝”十年如一日执着“毫米级焊缝”

凭借精湛技术为港珠澳大桥、东方之门等重大工程提供保障

  焊花飞溅,弧光闪闪……

  5月10日上午,雄宇重工集团近千平方米的焊接车间内,焊接班组组长冉茂春和邓冬林等10位组员正持续着“赶工”的常态。

  偌大的车间内,从东到西,虽然只有寥寥十几名工人,但飞舞的焊花却几乎充满了整个车间。

  现场焊接的是珠海保税区经济大厦的楼宇智能装备,根据订单安排,5月底这批装备就要全部交付。为了保质保量交货,班组“五一”假期也没休息。

  几天前,这个11人的班组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

  眼前飞舞的焊花,如同盛赞他们的焰火。

  这群平均年龄49岁、最高学历仅为高中的焊工,虽是一群小人物,但因为先后高质量参与完成了港珠澳大桥、苏州东方之门、南昌中央大街等国内多个标志性建筑的保障装备生产任务,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誉为“铁裁缝”“大工匠”。

  焊接牛人

  左右手自由切换

  在车间1号工位,冉茂春右手拿防护罩,左手拿焊枪,正在焊接装备主吊臂圆环的对接口,焊枪焊丝在高温下发出有节奏的“滋滋”声,不一会儿,一条有着完美弧度、宽仅2毫米的焊圈就牢牢地烙在了上面,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一般焊接工,都是左手拿防护罩,右手拿焊枪,经过长期的实践,加之现实生产的需要,在焊接岗位上工作了13年的冉茂春已经能够做到左右手自由切换。这批装备立柱圆环对接口的焊接,因为右手操作不方便,这一“难活”自然再次被他扛了下来。

  完成焊接后,冉茂春一边让工友胡俊强用放大镜对焊缝外观进行详细检查,一边交代身旁的工友祖康祥用超声波进行深检。深检合格后,就将进入打磨、防腐等环节。

  据介绍,这批智能装备的主吊臂有7.5米长,完成点焊、拼焊等所有焊接任务,需要消耗的焊丝就达100公斤。

  冉茂春说,焊接活就像练功,在扎稳“马步”的同时,还要眼精、手稳、心静、气匀,“重心稳了,就能焊出稳定均匀的焊缝。”

  在焊接车间的西端,有台雄宇集团前几年就购进的焊接机器人,外罩上已覆了一层薄灰,显然许久未用。冉茂春解释称,和很多技术工种不同,焊接还是主要依赖人工,这台“机器人”只适用于批量焊接短、小直线型焊缝,雄宇目前的产品大多为非标产品,“机器人”干不了。

  中午时分,焊工们有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在二楼的休息室内,一根由钢丝拉成的简易晾衣架很是醒目,上面挂满了工服。

  冉茂春说,焊接车间环境温度高,作业区的温度更高,衣服常常湿透,一天当中,工友们要换两三次工服。

  休息室中间的桌子上有盘象棋,这是焊工班组唯一的“娱乐”项目。下棋期间,工友们明显话多了不少,不时还发出阵阵欢呼声。

  面对奖杯

  更追求产品高分

  “十个焊工九个黑,全身上下都是灰。”这是对焊接工人最形象生动的描述。(下转第2版)

  11位“铁裁缝”十年如一日执着“毫米级焊缝”

  (上接第1版)

  因为辛苦,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焊工。近年来,很多制造企业在这道生产环节上遭遇了困境:一面是产品工期紧,一面是焊工招人难,无奈之下只能高薪挖人。

  雄宇集团焊接班组,年龄最大的胡俊强已经57岁了。尽管外面有很多诱惑,但雄宇集团成立十多年来,这群有着丰富经验的焊工却从未想过离开。

  这11人当中,37岁的组长冉茂春是最年轻的,他不仅有着高超的焊接技术,而且能熟练读懂图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与前道设计部门进行实时互动,对图纸设计进行优化,不断提升产品结构。

  优秀的团队,必然是由一个个优秀的个体组成的。焊接班组成员虽然其貌不扬,但面对焊接工作时都有一颗敬畏的心。

  蹲点采访期间,在一个个工位上,焊花不停飞溅,但操作焊枪的组员们如同钉子钉在地上般,长久保持一个姿势。

  因为比别人肯钻研,不断推行技术革新,雄宇焊接班组在技术难题破解上持续创造纪录,很多创新技术成为行业的重要参考。

  雄宇集团有1000多名职工,焊接班组成员占比仅为1%,但从区、市、省直到全国,他们已经把各级“工人先锋号”荣誉拿全了。

  面对荣誉,班组成员们却说,他们更看重用户对产品的认可。

  和很多企业一样,面对焊工外招难的现状,焊接班组这几年通过持续的自我“造血”来加速焊接人才梯队的构建。今年54岁的张宝全以前是车间一名锯料下料工,2022年3月份开始,在冉茂春的精心指导下,他已成功转型为一名焊接工人,并完全融入了团队。

  “只有奋斗和努力,才会成功。”这是冉茂春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

  这既是这11位“铁裁缝”工匠情怀的真实写照,也是雄宇对高质量发展的坚定追求。

  持续创新

  维护检修“中国结”

  焊接团队的精湛技术,是雄宇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一个缩影。

  从几个人的施工队到国内吊篮行业的“隐形冠军”,雄宇集团一方面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力科研院所,持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非标产品,一方面扩大高空作业吊篮出租业务,产品不仅覆盖全国,而且远销德国、俄罗斯、巴西等50多个国家,年产值达4亿元。

  雄宇集团董事长谢家学说,不断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提供适应不同需求、不同作业环境的非标吊篮,是雄宇坚定在走的“专精特新”道路,而生产“高精尖”的非标吊篮,就与焊接生产等部门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对每一条小焊缝的“精耕细作”,才有了雄宇产品在高空的“大显身手”。

  2018年年底,被誉为“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雄宇集团为大桥量身定制的“超长桥梁专用吊篮”及智能清洗设备,彰显了雄宇“智造”的实力——用时仅1个多月就成功研制出了配置安全锁装置的8点平衡器。值得一提的是,港珠澳大桥青州桥塔永久检修设施就是由雄宇焊接班组创新设计并焊接成功的,可检测维护大桥“中国结”的内凹部分。

  还有苏州东方之门,其门洞高246米,跨度68米,被誉为“世界第一门”。由于大楼造型特殊,在对相关设备进行招标时,提出了“停泊楼顶无需升降、臂架外形和拱顶天际线平行、作业一键操作”等特别的后期安全维护要求。面对邻近城市的特殊订单,雄宇创新性地采用了大三角桁架左右对称平衡臂轨道行走方案,一举解决了用户所有的需求,而其中的重要设备——行走地盘和回走机构的拼装焊接,也全部是由焊接班组自主创新完成的。

  □本报记者 吴晓亮、邵旭根、徐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