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南梁随想

  □王安岭

  南梁是一片充满传奇的热土,也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仲夏六月,我趁甘肃庆阳考察得暇之际,专程去华池南梁革命纪念馆瞻仰参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绕山盘行,车停南梁革命纪念馆广场。伫立放眼,只见伟岸庄严的纪念馆主楼耸立在千谷万壑的桥山余脉之中,南梁红色教育基地的灰色建筑群掩身在古柏苍松之间。在陇东午后骄阳的映照下,雄姿卓然,熠熠生辉。

  在陇东民歌《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的广场音乐声中,缓步走上纪念馆平台。举目仰望,陈云同志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巨大匾额直入眼帘。我拾级而上,步入正厅,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群雕坐落厅中,两边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胡耀邦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央领导人的题词。面对此景,不由思绪万千,血脉偾张,不能不揣想着南梁这块神奇的土地,承载的中国革命开源汇流、起承转合的历史之重。

  随着讲解员,慢慢地移步在贯达三层、近八千平方米的庞大展厅。三大主题展区分别展示着近万件陕甘边区革命斗争的珍贵文物、历史资料,边区军民发展生产、搞活商贸、办学兴教的复制场景以及刘志丹等陕甘边区主要创建者的斗争经历。一件件革命文物缀连起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长卷。

  穿行在红色的时光隧道,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浸染着我的心。不禁发问:一个陕甘宁交界、民不聊生的荒莽之地,为何能把共产党人点燃的星星之火,变成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为何能成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完成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主力北上抗日的出发点, 把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照亮?

  当我陷入寻根溯源的深思之时,蓦然回首,看到尾厅巨大墙面上镌刻着南梁红色精神“面向群众、坚守信仰、顾全大局、求实开拓”十六个大字,心有所悟,豁然开朗:面向群众、坚守信仰,不就是共产党人克难制胜的法宝?面向群众,体现的是“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初心使命和共产党人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最高信仰。刘志丹、谢子长等人,自加入共产党起,就胸怀天下,以民为本,一心为民,不计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从渭华到南梁,无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理想信仰,把依靠人民作为力量源泉,共产党人像革命的火种,播到哪里就燎原到哪里。每开拓一块根据地就发动民众,进行土地改革、减息减租、搞活街市、组织军民大生产,造福百姓赢得民心,不仅扩大了边区革命物资供给,还壮大了革命的有生力量。陕甘边区根据地在不到三年时间,便以摧枯拉朽之势,由照金、南梁发端,迅速扩展到陕甘宁三省交界的18个县,形成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热土。

  南梁精神成就了陕甘边区星火燎原的革命之势,谱写了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的红色经典。而今我们更需要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赓续传统,砥砺前行。

  当夕阳给桥山余脉披上红衣时,我开始重拾来时的路。默默回望傲然挺立的陕甘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耳边仿佛回响起“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的谆谆告诫,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