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从“范仲淹思维”说开去

  □ 吴立群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误导中国。”这是最近网上热传的国内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一个观点。是耶?非耶?这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在引起社会热烈讨论的同时,也引发笔者的思考。

  对各种观点进行学习、思考之余,看到了“范仲淹荒年济民”这则故事。皇祐二年,当时范仲淹任浙西太守,“吴中大饥”。他利用当地百姓喜好赛舟和笃信佛教的特点,大力推行两大举措,一是“纵民竞渡”,并且自己积极倡导,“日出宴于湖上”;二是晓谕诸佛寺主守,利用工价至贱的机会大兴土木。范仲淹的理论逻辑是,“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耳。”对此,监察官不认同,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推行的举措劳民伤财。于是上奏弹劾。然而,最终结果是:这年全国性大饥荒,只有杭州百姓没有受到太大灾害。

  客观地讲,范仲淹的“倒行逆施”,凝结了有关记忆、直觉、经验、心理准备、本能反应、判断与决断,以及应对思路、综合施策等诸多方面因素,是对灾情发展、社会治理之“道”的全面、准确把握,用今天的话说,体现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其实质,就是消费拉动。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比范仲淹当时所处的环境复杂得多,面对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更需要我们在把握发展规律的同时,全面、准确掌握各种情况,积极应变,即在坚守大道的同时,要善于分析思考,敢于突破成规,勇于担当作为,一切对于结果的过于悲观和盲目乐观,一切对于工作起始和过程中不利因素、有利因素的任意夸大和漠视,都是不恰当的。

  近年来,北方一些地区的洪涝问题,持续引发人们对“旱情思维”“汛情思维”的思考,这是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另一个层面的“范仲淹思维”。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河南、山西、北京等地也是相对干旱的北方地区,但是,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正使“南雨北移”的趋势成为可能。这就提醒我们,北方干旱地区的人们可能要及时扭转以前的“旱情思维”,转而强化“汛情思维”了。

  如果说“范仲淹思维”代表了对已发生的阶段性问题的准确思考和把握,那从“旱情思维”到“汛情思维”的转变,则是对可能产生长期影响的趋势性问题所进行的积极思考,其所面对的,同样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作者单位:无锡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