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轶 夫
最近,有市民反映去附近学校进行体育锻炼受阻,因有不少门槛设置,有的学校要求先到社区登记办证,有的学校开放时间太短,只能望校兴叹了。
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是利民惠民的大好事。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很难真正落实到位。一方面市民有需求,希望进校打球、踢球、跑步等,认为学校场地比较安全、设施齐备、空气好,盼望学校能正常开放体育设施。另一面是有关部门、学校缺乏积极性,不愿热心配合,认为是额外负担,也往往会设置各种高门槛,或者干脆以暑期施工安全为由一拒了之。对此,广大市民也无可奈何。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各方发力,共同担起责任,从多方面来化解矛盾。
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倡导全民健身,可以强健体魄,减少市民和社会的医疗负担。一个运动友好型城市,必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就是推动全民健身、建设运动友好型城市的务实举措。群众有需求,有关部门就应有回应。学校作为体育设施开放的主体,要为开放设施创造条件,配备专门的安保人员、延长开放时间。各有关部门要本着为民服务的初衷,指导学校简化入校锻炼手续,只要遵守相关规定凭有效证件均可入校锻炼,哪怕你是外地游客也可以进。学校运动场地能开放的要全部开放,减少不必要的关卡,真正体现各方支持全民健身的理念,践行城市开放包容的理念,让人感受到一座城市为民亲民的温度。
其次,学校要落实好人防技防物防等各项措施。比如做好教学区与运动区的隔离,减少外来人员入校对学校工作的影响,安装市民(包括游客)进出校园生物取样(刷脸)设施,以备核查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运动区域视频监控要全覆盖,确保监管无死角,以及落实好维保人员值勤补助及运动场地维修费用等。各街道、乡镇可根据具体情况跟进落实,让各个学校开放体育设施没有后顾之忧。
再次,要落实好相关安保联动机制。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比如人流量的动态调控,控制高峰时间段的入校锻炼人数,学校、街道、派出所等可以建立多方安保联动机制,减少学校在落实体育设施开放过程中势单力薄的现象。同时,也要落实好各项切实可行的考核奖励办法。
相信通过各方发力,能推动学校全面开放体育设施,让广大市民、游客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作者系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