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歆
法律从何而来?刑事审判又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进行审判,是出于报复的欲望吗?审判又为什么要公开进行?
审判仿佛一出戏剧,上演着各种荒诞的剧情。你见过水审、火审、面包奶酪审吗? 你能想象一群正经的人将象鼻虫、母猪、尸体和女巫作为被告进行庭审吗?
《审判为什么不公正》作者卡德里带领读者回顾了漫长的人类审判史,从中探讨和分析人类正义观念,并尝试挖掘出刑事审判的实质。因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刑事程序蕴含的对惩罚的渴望和对误判的担心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像一把剑,悬在每个执法者的心头。
书的封面是黑色的,黑得无比深沉,让人感觉这会是本枯燥的、讲述西方法制史的专业书籍,但看过几个章节之后,我就被它另类的、轻快中带着专业性的风格迷住了。
作者萨达卡特·卡德里不仅是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记者、律师。他出生于伦敦,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和法律,后取得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他是纽约律师协会会员,伦敦道题街律师事务所成员,曾协助起诉马拉维前总统海斯廷斯·卡穆祖·班达。他用律师特有的区别于法学教授的叙述语气,分八个篇章向读者展示了各色奇葩审判秀。
本书开篇,卡德里展示了“法律源于神意”的观念,描述了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法庭戏剧——雅典人对苏格拉底的审判。然后,共誓涤罪(被告人把愿意宣誓为他们讲出无罪理由的人召集起来证明自己无罪)、神明裁判(如水审、火审、面包奶酪审等)和决斗审判等仰赖神明的古老司法实践因此相继出现。这些古老的审判方式如今看来十分愚昧,宛如一出出可笑的滑稽表演,但顺着卡德里的文字,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现代审判制度的影子。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如此奇葩的审判方式被逐渐淘汰。公元1135年,意大利北部发现《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随即,那些古老的审判方式被禁止,一种能够满足司法官员探索犯罪者心灵秘密的纠问式审判制度应运而生。在后续的章节里,卡德里便向读者展示了这一审判制度。但在当时,宗教信仰依然广泛存在于民众之中,此时诞生的纠问式审判依然带着浓厚的野蛮、迷信元素,纠问法官巨大的裁量权导致纠问式审判远离了对案件事实的详细审查,案件事实的证明规则无法得到遵守。写到这里,卡德里补充说,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岸,英国则采用陪审团审判方式来弥补神明裁判被禁止后留下的司法空缺。
步入近现代后,卡德里重点叙述了战争审判中的几件大案,如纽伦堡审判,前南国际刑事法庭的审判等,这些战争犯罪审判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战胜者无法给予战败者公正审判的嫌疑。基于职责和法律规定的职务行为是否具有有责性,这些审判是否合法,是否具有管辖权等,至今依然争议颇多。
作者给本书起名“审判为什么不公正”,然而当你看完全书,却发现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也许这个命题本身就是无解的。文末,卡德里给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刑事审判其实展现了人类尊严的含义,显示一种文明尊敬地对待最卑劣的敌人——假定他们是无罪的,让他们能够平等地对抗。”
纵观人类文明史、审判史,司法不公一直存在。于是,承担刑事诉讼和监督职责的我们,合上这本书,重新面对浩瀚的刑事卷宗时,心中便有了一个信念:打击犯罪,为了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