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逢秋天鸟类迁徙,都有数量众多的猛禽从军嶂山上空飞过,成为观鸟爱好者最期盼的场景。这个长假期间,我市不少观鸟爱好者以公益鸟类监测的方式欢度假期。采访中了解到,从8月27日至10月6日,30多位“观鸟达人”已累计观测到燕隼、赤腹鹰等19种955只猛禽过境,其中还记录到鹊鹞、白腹鹞等在锡少见的猛禽。眼下各类猛禽已进入迁徙高峰。
10月1日早上9点,在位于军嶂山山顶的猛禽监测平台看到,已有9位“鸟友”带着望远镜、相机等设备进行观测,其中观鸟经验丰富的“脉动”更是7点就爬上山,“前一天下雨,迁徙的猛禽很有可能夜栖于此,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赶路,这也是观测的绝佳时机。”“脉动”边观察边和其他“鸟友”分享经验,此时他已观测到5种10只猛禽。
“快看,那有一只凤头鹰。”在“脉动”的提醒下,“鸟友”纷纷拿起设备追踪鹰迹,而最让人惊叹的还是“脉动”的“肉眼识鸟”技能,一些飞得较低、较为常见的猛禽他一眼就能辨别出种类。“凤头鹰的振翅姿态非常独特,林雕是无锡可见的体型最大的猛禽、展翅长度可达1.7米,燕隼的翅膀细细长长、带个尖,看上去很像燕子……”“鸟友”告诉记者,正是掌握了每种鸟类的特殊“气质”,观鸟“大神”们才能快速识鸟、辨鸟。
军嶂山之所以成为无锡的“观猛圣地”,是因为其地理条件极易产生上升的热气流助力猛禽借力盘旋升高,继而长距离滑行迁飞、跨越太湖。对观鸟爱好者来说,一天中最佳观测时间大约是上午10点和下午两三点,因为中午随着气温的升高,热气流愈发充沛,猛禽也飞得更高,不易被人察觉。当天中午11点33分,就在大家准备坐下来休息时,两只凤头蜂鹰突然出现在云端,随后又“蹦出”第三只、第四只……引发“鸟友”躁动,大家纷纷通过望远镜观察,“有10只!可以说是小‘鹰柱’了!”这让大家甚是兴奋。
截至目前,我市观测到的鸟类已有388种,其中日行性猛禽有25种。“为便于勾勒和分析我国猛禽迁徙路线,同时为在无锡过境的猛禽留下宝贵资料,观测期间,我们将轮流值班,尽可能保证每天都有人到军嶂山监测。”观鸟人士说,特别是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军嶂山顶新建的猛禽监测站,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视野开阔、环境更好的远眺平台。不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士提醒,非鸟类监测人员不建议登上该平台,这主要出于安全考虑,而在监测平台下方不远处就有一个更宽敞的观景平台,市民可前往饱览军嶂风光。
(王怡荻 文/王建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