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建青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文化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现代城市要想获得持久稳定发展,必须注重在城市发展中推动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无锡应依托自身文化资源,在人文经济发展方面作出更多探索,通过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播,不断积蓄新经济能量,激活城市发展新引擎,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推动城市发展中人文与经济的交融共生
随着城市社会的到来,人们普遍形成共识,文化是一个城市独特的印记,是城市的金名片,是城市展示自我的鲜明标识,是城市经济社会实情的“投射”,是反映城市内涵特质和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如果没有文化这一核心资源,任何城市发展都不可能有持久的竞争力。因此,国内外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城市,都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注重保护、利用与开发自身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寻求适合自身的文化发展道路。
《之江新语》一书中有篇习近平同志写于2006年10月的文章:《“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当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富有远见地指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文化经济”的本质在于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说到底要突出一个“人”字。
古往今来,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如果将经济比作城市的血肉和躯干,那么文化则是城市之心和城市之魂。城市发展中,人文鼎盛和经济繁荣总是互相促进、交相辉映。城市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文化发展则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从历史上看,人文底蕴相对丰厚的区域往往经济较为发达,抵御经济周期波动与风险的能力也较强。人文底蕴与经济发展是一种双向生成、双向保障的关系,经济发展会孕育人文,人文积淀亦会涵养经济。因此,人文之城往往也是富有之城、创新之城。
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赋能、以文兴业,在城市发展中推动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是统筹做好文化繁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城市的需要,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多样性美好精神生活需求日益突出,而真正能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痛点”的文化产品供给却相对不足。要进一步活跃城市消费市场,也必须打造有创新性、有品质的高质量文化产品,以激活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推动城市发展中人文与经济的交融共生,说到底是要确保城市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与新期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
随着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我国多地都在积极探索人文和经济的良性互动,树立人文经济思维,以文化赋能经济,打造城市人文鼎盛与经济繁荣的双赢新局面。人文经济的核心是以文化为支点创造新需求,重在增强文化的体验价值和转化能力。人文经济的核心是通过文化体验和文化产品创造新的文化供给,并通过新的文化供给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特色文化所扮演的是“支点”与“杠杆”的角色,即一种“以点带面”的撬动作用。比如,苏州将园林艺术、古典昆曲、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打造为城市金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成都以场景营造城市,把成都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歌曲《成都》的传唱更为成都打造网红城市再添一把火;古都西安以厚重历史资源为依托,推出《长恨歌》《驼铃传奇》等大型演出,打造大唐不夜城等城市景观;青岛以时光隧道方式建设啤酒博物馆,展现工业遗址百年风貌。此外,淄博烧烤、贵州“村BA”等以城市人文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都启发全国许多城市不约而同地寻找文化兴城的新路子。
■做强特色文化品牌,走好以文兴城的新路子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较好地处理了人文与经济的关系,形成了人文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放眼未来,无锡绘就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共生的美好图景,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需要在人文经济发展上进一步下功夫,走好以文兴城的新路子。
要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发展内涵和特色的重要标志。每个城市都应妥善处理好自身城市历史文脉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无锡要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器、无锡留青竹刻、无锡精微绣、锡剧等的传承、开发与利用;加强对杨宗濂、杨宗瀚兄弟,薛南溟、薛寿萱父子,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周舜卿,祝大椿,王禹卿等民族工商业家及其实业救国思想的深入研究。深入挖掘无锡城市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水文化、吴文化与工商文化等文化特质,深度挖掘水文化、吴文化对无锡特有工商文化的积极影响,不断推动无锡城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注重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当今时代,各个城市为寻求城市能级跃升,纷纷确立“文化强市”发展目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城市在探寻以文兴城的新路子中,对自身文化特色定位不清,很多城市文化发展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事实上,每个城市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文化传统与生活印记的不同,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无锡要进一步厘清本地文化发展的状况,做强本地已有优势文化品牌,避免与国内同类城市特别是苏南地区其他城市的同质化竞争。
毫无疑问,“太湖”已成为无锡的特色品牌、城市名片、城市IP。无锡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文化品牌的知晓度与美誉度,把“太湖美”与“无锡美”深度对接,进一步办好无锡太湖音乐节,以一个“湖”擦亮一座城、撬动一座城,就像人们一想到西湖就会自然而然想到杭州一样,要让人一想到太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无锡,真正实现无锡与太湖的深度捆绑。以太湖的美,树立无锡的城市文化形象,打造无锡城市特色文化品牌,使生活在无锡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
(作者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