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英洁
9日-11日,太湖之畔,风云激荡。欧洲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盛会,将首届中国论坛落在了中国制造“重镇”的无锡。资本、产业,机构、区域,在有志一同中成就了一场“充满愿景”的论坛。
身具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双重属性,股权投资早已成为推动创新和发展最强大的金融力量。截至目前,无锡私募股权基金注册规模连续两年新增1000亿元左右,目前总注册数达5242亿元。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度白皮书,无锡股权投资金额连续五年在竞争激烈的江苏省中处于前五位,去年在股权投资市场整体放缓的大环境下,无锡披露的股权投资总额位于全省第二、全国第十。
锚定“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典范城市”的目标,无锡以股权投资撬动城市发展新一轮崛起的向上之旅。
以产引融
打造股权投资集聚中心
10月18日,规模百亿级的建源锡产股权投资基金项目签约落地。建信投资和市产业发展集团、建行江苏省分行携手,将面向全市及省内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物联网、绿色低碳等重点行业开展股权投资。
10月27日,尚贤湖创投峰会上,总规模达326亿元的一批重大基金、产业生态圈基金、QFLP基金现场签约。
随手截取的这一时段,是无锡以产引融的缩影。
“今年全市新增的注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有700亿元。”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士说,延续前两年的增长势头,今年有望实现新增千亿。规模两年翻一番,无锡已然崛起为长三角重要的股权投资集聚中心。
产业为本,无疑是吸引金融资本的底层逻辑。在无锡,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夯实提升“465”现代产业集群,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10个产业集群规模超过千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成为新支柱。
良好的产业基础,孕育着海量的投资机会。但除此之外,基金设立活跃度跟政策支持力度、营商环境等因素,也存在比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出政策:无锡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无锡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通过给予奖励、实行超额收益让渡等制度,加快股权投资机构的集聚发展,鼓励“投早、投小、投科创”;建载体:尚贤湖基金PARK开园两年来,已落户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近300家,创成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搭平台:金融雅集、尚贤夜话……丰富的金融类活动几乎每月一场。
这是一个助力金融发展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构建,其原点正是地方政府意识和思维的转变,将无锡建成各大基金的温馨港湾,让股权投资真正发挥“产业转型升级的领航员和指路灯”作用。
(下转第4版)
太湖畔,“产融结合”风正劲
(上接第1版)
力聚一处
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金融何为?高质量服务。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服务实体经济”这一金融之本。
在无锡,股权基金的规模壮大、活跃发展,最终也都力聚一处——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产融结合,这原本就是无锡金融发展的逻辑要义。
“每一个重大项目背后都有股权投资的身影。”锡创投董事长华晓峰表示,这并不夸张。作为地方国资背景的创投机构,成立两年多的锡创投凭借在投资领域内的频频出手,成为国资LP强势崛起的代表。截至目前,锡创投管理基金总规模超过2200亿元,在投865个项目,总投资金额641亿元。
湖畔光电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锡创投联合美国KOPIN公司、中金LP基金等各方,招引其在宜兴环科园落地超高清、高亮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12英寸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新建两条12英寸硅基OLED显示器生产线及一条研发线,建成后可年产900万片1.31英寸硅基OLED微显。据透露,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具备1.31英寸硅基OLED产品量产出货能力的企业。
基金招商已经充分验证了其作为产业招商新路径的强大力量。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士指出,以股权为纽带,基金机构和产业项目深度捆绑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
伯乐产服集团自2020年落地无锡后,配合弘晖基金、摩根大通等知名机构,推动顶尖企业、被投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的优秀企业,向无锡集聚发展。在君实生物、高视医疗等10余家企业相继落户后,去年底伯乐产服启动了园区建设;今年5月,无锡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园成功摘地。“基金+产业园区+产业”,基金深融地方又蹚出条新路。
可以说,在无锡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在工业化的脱胎换骨中,股权投资成为最大推手。而且,和城市向科技创新要核心驱动力同频,PE/VC机构也在向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硬科技赛道切换。
2017年9月,锡创投旗下产业升级基金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1亿元入股隆达金属。成为股东后,锡创投全力配合企业后续融资,促使隆达股份成功引入华泰证券、云和资本、金茂资本、“一带一路”基金等战略投资者,从资本角度大幅提升了企业价值,并且直接助力企业完成技术突破和关键产线建设。2017年末,隆达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生产线顺利投产,翌年建设了变形高温合金生产线、2020年末投产。去年7月,隆达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当年度本地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打开视野
构建完备生态体系
IPEM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大会带来近百位法国投资人和制造业企业家,与本地产业金融深度对接,将帮助更多无锡企业走出国门、走进欧洲、走向世界。
这是一种开放的姿态。借私募股权基金的平台,用国际视野审视本土产业,同时打造具开阔视野的国际金融,在无锡正加速发生。
2021年6月10日,《无锡市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办法》的颁布,拉开了无锡QFLP政策试点的序幕,为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实体产业打通路径。目前,无锡已累计落地26支基金、35亿美元,数量和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落地门槛条件低,基金模式全,试点覆盖广、投资范围广,营商环境优,四句话概括了无锡QFLP的优势,也由此获得了市场主体的认可。这两年间,IDG、春华资本、源码资本等知名头部GP参与到试点中,投向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促进了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变。
今年3月,无锡首个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项目——国联通和全球创新成长投资基金,获批5000万美元QDLP境外投资额度。这意味着,基金将通过对境外项目比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习、健康医疗科技等领域的投资,实现资本增值。
据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介绍,目前,无锡股权投资领域已拥有市场化头部机构、央企、沪深和本地国企、外资四大“方面军”,构成了较为完备的结构体系;在另一维度上,从天使轮到VC/PE、到产业资本、到S基金,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也形成闭环。
“募、投、管、退”是私募股权基金运作的四大环节,退出是投资人能否获得收益的核心环节,被称为二手份额转让基金的S基金因此备受关注。2023尚贤湖创投峰会上,“尚贤湖S母基金”和“S基金政策十条”面世,成为无锡发力S基金的标志性事件。
从2020年至今,无锡已经有53家企业成功进入资本市场。今年新增的11家上市公司中,“科创”是共同底色。“上市是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最好的渠道。”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资本市场处副处长刘海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