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长江流域江苏段推广应用

智慧司法共护“一江碧水”

  本报讯 以新型智慧手段履行司法监督职能,共护“一江碧水”,锡山区检察院对此有了有效探索。近日,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结果揭晓,锡山区检察院参赛的“长江船舶污染治理”监督模型获一等奖。这一模型采用区块链技术,不仅智慧可靠,且在长江流域江苏段推广应用。

  船舶污染治理是长江大保护行动中的一大难点,难在长江的跨越性、船舶的流动性、污染物处置的隐蔽性,传统办案方式难以发现监督线索。“突破口只能是现代化技术、智能化手段。”锡山区检察院办公室主任王鹤分析。2022年,最高检将长江船舶污染治理定为重点专案,因在数字化领域耕耘许久,也是“区块链+检察(公益诉讼)”创新试点,锡山区检察院尝试用区块链技术来研发一款有助于长江船舶污染治理的模型。

  模型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第三方的专业视角精准抓取数据、交叉识别,上线一个月以来已抓取1.4万条问题线索。这款“长江船舶污染治理”模型的数据来源于锡山区检察院从海事部门采集的“船E行”与“中国海事协同管理系统”,该院将采集到的数据和所涉法律一并导入区块链,将模型规则固定在区块链上进行研判。“司法办案讲究规范和严谨,案件存证一旦遗失将非常麻烦,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能够从始至终保存证据,且具备精准性与安全性。”王鹤介绍。通过数据比对,系统自动研判船舶前后两次装载的货物后船舱是否需要清洗、清洗流程是否合规、排出的废物数量是否一致等11个规则,自主预警。同时,船舶污水的处置流程一旦在30天合理期限内没有形成闭环,监督模型也将立刻形成预警。

  技术手段非“独门秘籍”,为什么需要检察系统来进行?锡山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莫斯敏说,检察官法律知识和监督思维要“同步在线”,寻找长江上运输船舶的污染点。研发模型前,锡山区检察院研读了大量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咨询海事部门运输船舶的流程后,锁定了洗舱水和油污水污染这两个污染风险点。

  “先以法律监督思维寻找监管薄弱点,再通过科技手段补强监管薄弱点。”莫斯敏说。这两个风险点污染大、隐蔽性强、监督难,比如船舶前后运送不同散装液体危险货物应该清洗船舱而未清洗船舱,一些船舶为节省费用会寻找没有资质的公司来处理,污染物排放也不够规范,这些都容易致使污染物进入长江引发污染。“货船靠岸装卸货物,因为货物种类数量、洗舱流程等信息分别记录在不同的系统,因系统间的互不相连所产生的数据壁垒,致使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发现船舶污染的问题。”莫斯敏分析。

  以智慧手段高精度预警、及时查处。据悉,该模型数据采集自全国通用的信息平台,长江沿线均有相应数据,长江沿岸各省份只需布点,采集数据即可推送线索,模型经验可复制可推广,可实现长江船舶污染治理法律监督“一域突破”推动“全域治理”目标。(崔欣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