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省锡实一小建设校内督导工作机制

  □薛小康、殷伟东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一直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致力于学校内部管理建设。学校内部督导是学校自行建立的自我监督与调控机制,是以学校为主体、以自我改进为目的,助推学校自我革命、自主发展的有益尝试。

  在尝试过程中,学校崇尚精致管理,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细节都精心精细,这使得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转化为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该校一直将这种理念渗透于校内教育、教学管理督导的全过程,使校内督导有灵魂、有匠心,这也慢慢形成了学校管理的一个特色。

  稳定的组织架构,是确保校内督导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支撑,学校成立督导室,建立“校长室——督导室——各个职能部门——各级部”的四级管理网络。学校组织了校内督学聘任仪式,通过仪式,强化了对教师行为、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后勤安全、特色工作等情况开展内部监督指导。督学成员分工明确,积极发挥校内教学督导在促进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引领、服务、参谋、建议和保障作用。

  如果说完成区级督导是学校自我发展的外力,那么建立内部督导机制可以在学校内部形成内驱力,做到“因督明导、由督求导、依督施导”,与上级督导的外驱力形成合力,变他律为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可以促使学校各个部门、各位教职工更好贯彻教育方针、执行学校决策、落实工作职责。正是有此认识,所以省锡实一小尝试校内督导。

  学校着眼于年级教育、教学规范管理,依据基本要求,并在借鉴兄弟学校校内督导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上学期的实践经验,建立以年级为单位的学校督导机制。根据区教育督导工作的要点,设立以“办公纪律、教学常规”等内容的常规督导;以“作业布置、课后延时服务”等内容的专项督导;以“学生活动、睡眠”等内容的定期督导,联合校办、德育处、教学处、总务处等部门,推出校园督导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问题,切实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本着服务于学校发展,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理念,学校督导室每周都会在校行政会上,罗列下周要督导的具体内容,以期各个部门、各个条线、各个年级能够层层转达督导内容及相关要求,在全体教师中营造校内督导的氛围,使得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常规有据可依,对标落实,如此更趋于规范、科学。

  为切实落实年级督导机制的有效运行,学校督导室以“晨会、课间操、眼保健操、作业管理”等专项督导项目为试点,联合学校各个部门进行年级督导。做到督导前有方案、督导时求实求细,督导后有反馈,为切实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在确保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平时的督导都是随机进行的。校园里走走看看,在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之间横向对比,哪个年级、班级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就及时提点、及时纠正,旨在“小”问题“点”处理。

  基于日常随机督查的问题或一类现象,集中相关部门进行专项督导,如办公室卫生、新教师晨读等。督导结束集中交流反馈,对症下药,个性化出台专项督导措施,及时修正。以此,规划应对突出问题,专项解决,让校内督导的制度落地。

  如果说前面的两步都是教学常规的保底工程,那么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说备课、基本功训练等,那就要各个部门协同推进,从方案的制定、实施、评价反馈等方面,全面着手落实。力求在专业指导下,了解学生们的过去,观察他们的现在,还要预见他们的未来,因材施教,让校内督导真正促进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像这样着眼整体,着力日常,关注学生起点,注重节点,不设终点,以学生进步的增幅与教育成效的涨幅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办学的参照系,就是关注学校发展的内容和实质、注重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增强学校软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学校发展向内生化精细化转变。

  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中,学校通过“督事导人”,激发师生活力;“督事导法”,优化学校治理;“督人导情”,构筑发展愿景,以此,抓落实,补短板,强发展,迎风而上,蓄能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