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成功为一名房颤、心衰患者实施左束支区域起搏+三维房室结消融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据了解,已有多位“老房颤”患者在明慈医院运用此创新技术获得康复。
74岁的吴阿婆4年前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近2个月症状加重,常伴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心衰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显示:双房增大伴左室壁整体收缩期活动减弱,中—重度二尖瓣反流,二尖瓣后叶瓣环钙化;主动脉瓣钙化伴中度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伴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慕名来到无锡明慈医院就诊。
入院后,明慈医院专家进一步检查提示,患者射血分数EF值只有37%,一般低于50%认为心功能减退,低于40%就随时有猝死的风险;患者左束支传导阻滞,电传导需从右到左,正常传导时间是70毫秒—110毫秒,而吴阿婆的心脏传导则需要180毫秒,传导时间长引起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就是这延迟的70毫秒造成了患者心衰。患者情况不容乐观,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但外科手术风险大,经过专家团队评估会诊,患者心脏大,心功能差,现有的房颤治疗技术改善可能不明显;故决定为患者实施目前心脏起搏领域的创新技术——左束支起搏术,在起搏心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心功能,改善远期预后。
心内科医生李德剑介绍,左束支起搏可以按照患者自身心脏除极顺序进行生理性起搏,改善已经受损的心功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左束支起搏术对患者的治疗具有诸多独特优势,可对于医生来讲,操作起来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患者心脏扩张后,常规手术器械很难做。另外其室间隔呈纤维化,电极无法直接穿过。李德剑运用“鞘中鞘”技术,做好支撑,顺利把电极穿过室间隔到达指定位置。
该项技术要求医生准确地植入左束支区域并夺获左束支,以实现心室同步收缩,同时还要避免导线脱位、间隔穿孔、潜在冠脉损伤等风险,需要手术医生具有扎实的电生理基础及丰富的手术经验。通过近2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恢复良好,心功能改善明显,术后两天就在病区走廊“遛达”了。
“左束支起搏术有一定的适用人群。”李德剑介绍,如预计心室起搏比例高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心脏扩大或射血分数(EF值)下降者;慢性房颤需要心室起搏的患者等。(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