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探索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朱益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能够连接产业链“断点”、疏通产业链“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有助于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难题。江苏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以上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链“填空白”“补短板”企业数和上市企业数均居全国前列。

  目前,无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232家,全省排名上升至第二位。无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中的集聚效应正日益显现。2023年无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41.8%。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既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力抓手,也有利于提升无锡产业创新水平,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每一个产业方向里又有多个细分领域。无锡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以下重点细分领域或产业: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其中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三个细分领域都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方向。今年无锡提出要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家以上,无锡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规模优势较为突出、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业生态较为完备,具备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良好基础,应根据这些细分产业领域的特点精准施策,让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成长。

  集成电路产业:引进更多设计与制造人才,提高企业研发能力与制造水平。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引进全球资本或全球领先的行业制造商参与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环节,为现有设计、制造企业创造条件,支持企业提升设计能力、扩展产能与产线,尽快补齐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环节短板,在此过程中培育出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真正打造出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物联网产业:充分利用好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尽快从现有的各层级物联网专精特新企业中培育出一两家在全国物联网产业领域处于领头羊地位的公司,引领当地众多中小物联网公司一起发展,从而使无锡物联网产业链更完善、更强大,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涌现出更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推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和物联网相融合,这两大产业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物联网不仅需要硬件,还需要传感器控制软件、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人工智能软件、数据通信软件及数据存储与管理软件,如果将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和物联网这两个产业的发展统一起来、融合起来,可以使两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各方在业务方面都能得到对方的支撑,会产生“1+1>2”的效果。在两者统一、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培育出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是无锡发展基础比较好的产业,全市有生物医药企业超2000家,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目前已有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应充分发挥5个生物医药专业特色园区的资源集聚作用,重点支持创新药物、高品质仿制药的研发与产业化,在打造完整生物医药产业链过程中,培育更多生物医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高端装备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是无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力最强的产业之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较多,这得益于无锡在制造业领域的长期积累。应支持生产关键或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扩大业务范围,由关键、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向相关成套装备的研发试制转型。支持原有的高端装备厂商将研发生产供应方向由传统产业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转移,即向航空航天或大飞机装备、高铁装备、能源生产装备、智能机器人装备、深海及海洋装备等技术要求更高的方向跃进,在此过程中助推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

  节能环保产业:无锡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目前有1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要加大力度推进“制造+服务”融合,推动节能环保企业通过拓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全流程业务向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鼓励企业加强节能产品及装备的研发生产,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余热利用、节能电机系统、节能智慧控制系统,以及高效节能变压器、风机、水泵、空压机和制冷机组等技术装备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做强节能装备产品产业链,在此过程中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新材料产业: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无锡有3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显示出无锡新材料产业实力较雄厚。目前这些“小巨人”企业供应的新材料主要为新型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应重视前沿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尤其是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高性能无机材料、磁性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关键电子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可以说,每种前沿新材料背后都孕育着若干家未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新能源产业: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无锡有1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说明无锡在该产业领域具有一定实力。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要做到分门别类、量身定做。在太阳能光伏板制造领域,重点突破多晶硅生产技术壁垒,不断提高单晶硅电池片、多晶硅电池片的转化效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培育一批集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维护等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系统化的集成供应商;在风电制造领域,重点培育发展核心零部件制造和智能风机企业;在风力发电领域,重点攻关智慧风场技术,包括风场中央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风电变频控制系统、并网控制系统、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在产业进阶过程中,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无锡已有19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在汽柴油车及零部件方面,要推动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向物流车、行政执法车、环卫系统用车等专用车生产商转型;在电动汽车及零部件方面,重点攻关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机、电控产品及系统总成,提升充换电装置及充换电设施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的研发制造水平,以此推动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涌现。

  将企业培育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各类培育扶持政策,包括技术研发、专利保护、人才招引、金融支持等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从而让企业发展得更快更好,推动无锡战略性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