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芬
有好朋友问我:“退休以后忙点啥?”回答:“买、洗、烧”。
也有人说:“你一个人吃饭多简单!”殊不知一个人生活也要吃三顿饭。一大早就去超市买,回来洗,再做饭,哪个程序能省略。况且我的原则是,按时按点吃饭,既不讲究也不将就。
一天,忽闻小区老邻居去助餐点吃午饭,就跟风去看了个究竟。
数九寒冬,我踏进了家门口的这家助餐中心。室外,寒风呼呼;室内,暖意浓浓,干净明亮。心情顿好。去年就从本地报纸上获悉老年人助餐点的消息,据说全市街道已覆盖。这真是一件贴近老百姓的大好事、大实事,今日一见,果不虚传。于是,这里成了我的家庭厨房,常常光顾。
过了几天,看到信息:助餐点要吃荠菜馄饨啦。当天一大早,我就到餐厅当志愿者,包馄饨。我仅有的厨艺就是包馄饨。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吃馄饨,是我倍感幸福的一件事,我要把这份幸福传递给就餐的银发族们。
午餐时,品尝着荠菜馄饨,特别鲜美。原来,助餐点的任大厨是无锡市名厨师张献民的徒弟。难怪他调制的馅、汤口感这么好呢,真可谓名师出高徒。
小区邻居张医生也是一独居老人,已经80多岁了。她每天按时到助餐点就餐,并且,用好午餐再买一份回家,晚饭的问题也解决了。她笑呵呵地说:“助餐点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散个步遛个弯就把餐食解决了。”
自从踏进了助餐点,我的午餐标准也提升了,再也不用做“一锅鲜”,幸福指数一下子提升了。
春节前,我忙着准备迎接从广东回锡过年的小外孙。一年才回来一次,总得要好好准备。
一大早去南禅寺排队,买买买。回到家放下包,优哉游哉地去助餐点吃午饭。换了之前,要么忙碌地准备午餐要么煮碗面凑合。如今好了,在助餐点吃好可口的午饭,还不需洗碗刷锅,省时省力省心,幸福啊。
如今,上午外出办事,心里不再慌忙,因为有地方吃午饭。每天菜品还不同样,蛋饺、酿面筋、百叶包……家常的荤菜都是我们老年人喜欢的。酸辣汤更是好味道,连我这不碰辣的人也能接受。还有红烧鱼、红烧大排、酱鸭腿……助餐点翻着花头给我们惊喜。
两种就餐标准,任老年人选择,每餐都有政府补贴。像我这样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花10元就能吃一顿荤是荤、素是素、汤是汤的午饭,物超所值。
有了助餐点,退休生活变得淡定了,独居老人不再为一个人的午餐费心,远离“不做没得吃,做了吃不了”的尴尬。有了助餐点,悠闲的时光多了起来,脚步放慢了。
助餐点,温暖了老人的幸福“食”光,真的要给它点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