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轶 夫
近期有关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电动自行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具有方便、快捷、实用的特点,很受市民青睐。但一些小区特别是老新村、安置房小区,电动自行车随处可见,由此带来的管理乱象也较多。
电动自行车不能飞线充电、不能进电梯、不能在电梯门厅充电等规定都已广泛宣传,甚至家喻户晓,有的还签了相应的责任书。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只要不出问题,很多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业主心存侥幸,习惯将电动自行车推回家充电。一次次的悲剧警示我们,相关规定不能成为一纸空文,要在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防盗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切实把好电动自行车安全关。
加强管理,明确小区物业的责任。平时物业要加强巡查,把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好、执行好,特别是把电动自行车不进电梯,不在楼梯间、室内充电停放作为红线落实好。要引入科技手段,在电梯内安装报警、阻拦系统,用“硬”手段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我市一些小区已推行此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可以推出相关举报奖励措施,发动市民监督相关规定的执行,让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
做好服务,真正解决小区业主的实际困难。本着方便、安全、服务的宗旨,切实解决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充电难(充电贵)、防盗难的问题,想方设法在小区开阔空间建设一些高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让业主的电动自行车能集中充电,并做到价格实惠,最好与居民家庭用电价格一致,并在安全防盗、方便停放等方面多一些人性化设计。只要服务到位,相信广大业主都能遵守相关管理要求。
加大对电动自行车上路骑行和有关维修行业的管理,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要严查,对违规改装电动自行车的维修店铺该处罚的要处罚,严格防范有安全问题的电动自行车上路。
安全工作,事关人人,人人有责。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一起守好安全关,共建幸福美好城市。
(作者系中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