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梅里探梅

  □吴仁山

  一个细雨霏霏的午后,我又一次走进梅村。此前,这里作为普天之下吴氏宗亲的祖地,又是“江南第一古镇”,我已踏访过N次。但是,这一次我是专为寻梅而来——渴望初春时节与梅花相约,既是缅怀先祖,又是探访春色。

  梅村古名梅里,距今3200多年前,吴氏的先祖——西周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达成父王想立三子季历为继承人的愿望,遂偕二弟仲雍托词采药,夜奔江南,拴马于枯树桩上。至翌日早晨,只见枯枝上开出梅花朵朵,喜出望外,顿悟此地当为宝地。又因泰伯多次拜访吴地土著人的领袖梅公,问计民生、谋划发展,于是为其取“梅里”之名。在无锡民间,若在腊月中见到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悄然绽放,则意味着生机盎然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5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梅村时,这里举目皆是成片的农田,乡村中不少旱坡地上栽种着梅树,许多农民的房前屋后也种有梅树。如今,这里已成繁华都市,那么是否还拥有大片的梅林、芬芳的梅花呢?我很想一探究竟。

  在无锡广袤大地上,自冬季“四九”“五九”起,梅花便含苞待放,花期一直延续到翌年的二三月份。现在的梅里古镇,主要由梅花街、梅花浜和三让街三条老街串联起来,街道两旁和浜口均种植不少梅树,因此成为观赏梅花的一大胜地。此外,在梅村街道的伯渎河两岸、泰伯庙周围、大小公园以及不少村巷社区、居民庭院等处,也能看到成片的梅林,或有梅树点缀于其他树木之间。总之,几千年来,梅花始终是古镇的标志性植物。

  细密的春雨铺天盖地笼罩四野,红的白的黄的梅花在雨中傲然绽放。这里的梅林虽不能与锡城西郊梅园的比肩,但与其他地方的梅林相比,规模、气势丝毫不逊。我撑起雨伞悠然而行,尽情观赏着眼前的梅花盛景,脑海中竭力搜寻着记忆深处先贤们吟咏梅花的金句,比如元稹的“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其中我觉得写得最有韵致的当数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一遍遍地揣摩着这首梅花诗,倏忽间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感慨:诗中所描绘的景致、所蕴含的意境,似乎与我眼前所见所闻,不谋而合!

  一个多小时后,细密的雨点变成了飘逸飞洒的雨丝,我漫步到了伯渎河边。在这条江南最古老的运河边上,见到一片面积较大的梅林,里头有数十株据称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老梅树。陪同的一位乡亲介绍,过去伯渎河两岸曾拥有大片大片的梅林,每年冬春时节便成为花的海洋花的世界,充满诗情画意。在当地乡村中,至今还流传着“梦仙指路、筑舍植梅”的古老传说。

  飞洒的雨丝渐渐停了,浓浓的乌云渐渐散了,一抹强劲的阳光从云层间透射而出,在蜿蜒流淌的伯渎河上反射出一道道波光,映照在两岸挺秀的梅树上,令梅花显露出明丽妩媚的韵味。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初春时节的梅村春色满园,我对这座梅香馥郁、诗意浓郁的古镇也产生了更多的牵挂与留恋,期待明年梅花绽放的时节,再来一睹古镇的独特风采,再来欣赏梅花的绰约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