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保健周刊

罕见!19岁女生子宫“消失”

多学科协作精准保“宫”

  近日,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多学科协作“保卫战”,19岁的素素(化名)保住了性命,也保全了子宫。记者获悉,前不久素素刚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出血。原以为只是月经不调的她,竟是患上了罕见的非产褥期子宫不全内翻。此类病例也是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开展的首例非产褥期子宫不全内翻手术。

  ■出血量大,B超下竟找不到子宫

  素素体重有230斤,平时就有月经不调的情况。前不久,她出血有半个月,以为又是一次内分泌失调,就自行服用了一些调理的药。但是调理效果不佳,出血量越来越多,还伴有大量血块,她连忙来到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

  据该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古丽加那提介绍,素素入院后不久出血量不断加剧,短短半小时内出血量近800毫升,并且开始出现不能排尿的情况。妇科检查发现,素素的阴道内有7厘米长的肿物,表面大量血块组织附着,有活动性出血,看不到正常宫颈。因素素肥胖,腹部脂肪厚,双合诊无法触及子宫,床边B超也提示:盆腔未见子宫。科室立即汇报病区主任袁华及妇女保健部部长、妇科主任赵绍杰。两位主任火速赶到现场,组织医护人员对素素进行抢救,经输血、止血、压迫填塞等处理,素素阴道出血减少,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多学科会诊,逐渐揭开谜团

  考虑到素素的病情复杂凶险,该院医务处工作人员迅速组织妇科、麻醉科、内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多个科室联合会诊。专家们研究后,初步诊断素素可能患上了罕见的非产褥期子宫不全内翻,阴道内的肿物可能就是塌下来的子宫。

  据悉,子宫就像一个梨状物,平时靠多条韧带牵拉。内翻指的是宫底陷入宫腔内,宫底内膜突向阴道方向,根据子宫内翻程度不同分为不完全性子宫内翻和完全性子宫内翻。产后子宫内翻较多见,非产褥期子宫不全内翻是一种罕见性病例,尤其是在青春期女生中更是罕见。非产褥期子宫内翻症状凶险,会引起出血、感染及休克,危及生命,严重者须切除子宫。而素素的子宫像瘪掉的气球,从顶部开始向下塌并向内翻,仿佛“消失”一般,诊断和手术均具有挑战性。

  ■精准诊疗,四步定乾坤

  临床上子宫内翻的传统术式为切除子宫,但素素只有19岁,从长远考虑必须为素素保全子宫。专家们根据素素的年龄、生育要求等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经过缜密思考,专家们为素素制定了四步走的手术方案:通过腹腔镜术明确诊断;经阴道手法回纳子宫复位;再行宫腔镜术检查宫腔;最后环扎宫颈外口及宫腔放置支架避免复发。

  一场惊心动魄、环环相扣的多学科协作“子宫保卫战”开始了。手术正式开始,该院妇科主任医师袁华和古丽加那提先行第一步腹腔镜手术,但是素素的腹部脂肪过于肥厚,传统器械根本无法进入探测。一般肚脐眼处的脂肪较薄,袁华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顺利进入腹腔,仔细探查盆腔,明确素素确实是青春期不完全性子宫内翻。

  一切尽在计划之中,赵绍杰负责实施第二步,经阴道手法上推子宫复位。看似操作简单,但手术通道很深,赵绍杰巧手发力,将子宫向上推,终于让塌下来的子宫回到位置上。该院妇科副主任兼妇科内分泌病区(C6)主任顾映洁负责完成接下来的宫腔镜检查术,进一步排除宫腔内病变。最后,赵绍杰和袁华配合完成宫颈外口的环扎及宫腔内支架放置。手术顺利完成,素素完好保留了子宫。

  “我们通过支架固定子宫位置,宫颈就好比气球口,我们将其扎紧,最后这一步是防止子宫内翻的情况复发。”袁华介绍,术后素素体温、血象等均正常,三天后恢复良好,可以出院。前不久,素素再次来院拆除了宫颈环扎线,检查显示子宫形态恢复较好。

  专家介绍,因素素的体形较胖且发病前有长期咳嗽史,他们考虑此次不完全性子宫内翻与腹压增加有关联。专家建议素素病愈以后可以去医院营养科进行减重管理。“子宫对女性的意义不言而喻,谢谢所有照顾我的医生和护士。”素素以及家人为了表示对救治医护人员的感谢,特地为病区送上一面锦旗。

  (刘子敏、高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