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和悟度”与“宽谦爱”

  □陈尧明

  和悟度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自古以来强调“三大和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要求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的前提是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当领导的对下属要和蔼可亲,经济工作者讲究“和气生财”,齐家方略中追求“家和万事兴”。

  悟,是一个人的思维境界和认知高度。善于反思的人通常有较高的悟性。悟性高的人能事半功倍,悟性不高的人则事倍功半。吴语里有一句话叫作“聪明面孔笨肚肠”,就是形容那些悟性不够的人。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悟性高的人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善于总结把握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审时度势眼光长远,决不会做不合时宜、倒行逆施之事。

  度,是一种适中的状态或原则,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就是分寸感和边界感。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比如,实事求是的赞扬能使人受到鼓励,但言过其实就会变成阿谀奉承。做“马屁精”,常讲肉麻的话,会使人生厌。同样,批评人,也得适可而止,否则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在官场上,经常会有开会超时现象。有些当领导者自我感觉良好,讲起话来洋洋洒洒、滔滔不绝,到了点也刹不住车。莫不知有自然规律,下属敬畏你不敢发声,但“肚先生”有意见,到点要吃饭了,“肚先生”会叽里咕噜发出抗议,讲得再精彩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当领导者也要时常提醒自己,做事要把握好一个度,比如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多为群众和下属着想。人情世故中最难把握这个“度”。比如逢年过节请客送礼,或者拜访老领导老同事都是人之常情。我们常说“礼轻情意重”,但又说“礼多人不怪”。这个礼尚往来,就需要酌情把握,注意合情合理合法。如果超过了度,会有行贿受贿之嫌,弄不好还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二十多年前,我请好友设计了一款龙胆壶,上面镌刻了我写的“和悟度”三个字,作为礼品馈赠朋友。后来有两位当领导的朋友跟我讲,你说的“和悟度”真好,我终身受用。这简单的三个字,能与朋友共勉,并形成共识,让我感到很欣慰。

  宽谦爱

  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和处世之道,“宽以待人”“宽大为怀”“宽宏大量”等古训耳熟能详。原中宣部部长朱厚泽曾提倡“三宽”精神,即“宽松、宽容、宽厚”。他的这一思想,对于解除当时思想文化禁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前,科技社会高速发展让很多人处于一种紧张状态,社会方方面面缺乏弹性。我认为,思想文化还是要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际沟通要倡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遇到冲突,要相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总之,要有包容的风度和涵养,做到“丞相肚里能撑船”、虚怀若谷、厚德载物。

  谦,是一种重要的自我修养与行为方式。如果说“宽”是待人之道,那么“谦”则是律己之道。在《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把修“谦德”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经验,“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谨慎能积攒福报、改过修身,从而使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在我们身边也常常能看到,那些真正有学问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十分低调谦虚的,他们乐于学习,愿意倾听,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就像秋天丰收在望的稻穗,越饱满越低垂。

  爱,是一种纯净而美好的情感,也是一种伟大而高尚的力量。爱,既包含亲情、友情、爱情这样的“小爱”,也包括对全人类、对自然界的“大爱”。“小爱”的最高境界是“心疼”,“大爱”的最高境界是“慈悲”。爱,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纯真的表达,也是我们精神世界最美好的感受。爱心,是困难中不求回报的一点帮助,是痛苦中情谊浓浓的一声安慰,是病痛中无微不至的一番照顾。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感化世道人心,如春风化雨,温暖人间。

  “和悟度”与“宽谦爱”,既是处世之道,又是人生智慧。当我们真正掌握了这六字箴言,我们的精神将是丰盈的,人生将是愉悦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欣赏、情感交融,我们就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