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聚焦课程 品味童真

  □杨洁、沈国亚

  午餐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愉快的就餐情绪及良好的生活常规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了给幼儿创造更多的自主机会,无锡市惠山区洛社爱彼希幼儿园充分利用午餐这一环节,实施自主进餐模式,主要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和生活常规,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

  爱彼希幼儿园重点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对自主午餐的各个环节开展深入的研究实践活动。依据孩子们成长发展的需要,从中班升入大班后,幼儿的小主人意识愈发的强烈,愿意为班级服务,更能很好地照顾自己,自主午餐的模式也在孩子们的需求中发生了变化。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实践操作经验。

  ■幼儿为先:基于兴趣和需要,做幼儿想做的课程

  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为此,该园在实施大班自主用餐之前,首先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向,情感输出,关注幼儿主动建构经验,基于幼儿兴趣,将“教师要做”转变为“幼儿想做”。

  大班自主午餐活动中,该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变化——服务自我、服务他人的欲望,作为活动的切入点,通过调查表“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了解幼儿在自主午餐中的需求,发现幼儿对于值日生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和孩子们讨论“还可以开展哪些值日生工作?”了解孩子的需求,增设其他值日生角色内容,如在中班值日生的基础上,设立盥洗监督员、餐桌餐具摆放师、漱口监督员、餐后活动指导员等。教师将幼儿所需求的值日生岗位内容进行完善及更新,形成班级内的值日生岗位一览表,充分给予幼儿自主的空间。孩子们通过对值日生角色、岗位职责等相关内容的了解,开展丰富的自主午餐环节的活动。

  ■环境加持:激发自主和主动,满足幼儿想干的需求

  在自主午餐实践中,幼儿总会发生很多的问题,该园将发生的问题进行再次的梳理,形成班级内自主午餐问题墙,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和行为反馈,让环境成为“活”的内容,让幼儿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针对自主午餐的规则,通过幼儿的讨论,形成新的班级自主用餐规则。根据自主午餐的需求,该园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讨关于自主午餐餐具数量的问题,从而发现,在自主午餐中,由于大班比中班幼儿人数多,存在餐具偏少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园及时添置适量的餐具数量,对幼儿自主午餐提供辅助。同时,为了使自主午餐更具规则和自主性,该园教师和孩子共同设计取餐路线,采用小脚丫、小箭头、小动物标记等方式,营造自由、温馨的取餐环境,满足幼儿实施自主用餐的要求。

  ■教师支持:更新理念和支持,促成幼儿自主进餐的实践

  理念更新,打破束缚。在已有的研究中表明,关于影响幼儿自主进餐的因素,其中教师的理念和指导对幼儿的自主午餐影响很大。该园教师首先从幼儿学习和发展需要的角度来思考,深入了解课程,在实践中,保教并重,培养主动、自律的幼儿。同时加强自主午餐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观摩学习、实践研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反思、探索适合该年龄段幼儿自主用餐等活动的指导策略。

  依托教研,聚焦重点。围绕大班幼儿自主午餐所产生的问题,该园开展了园部教研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各抒己见、慧眼寻惑、群策解惑的模式,挖掘自主进餐活动的价值,利用资源,让幼儿多元化发展。大班级部根据自主午餐中产生的问题与困惑,再次聚焦重点,开展级部小教研活动,老师们从餐前准备、取餐、进餐、餐后等环节进行深层挖掘,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看到了生活课程对幼儿成长的作用,既坚定了课程实施的决心,又找到了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如关注大班幼儿用餐规则、值日生分工、取餐要求、餐后活动等。

  依托帮扶,支持实施。通过走进结对园参与观摩活动,老师们了解了自主进餐的活动内容,初步掌握了自主进餐的要求,并进行了相互的交流和探讨。随后,爱彼希幼儿园将结对园邀请进园,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通过观摩大班自主午餐,请结对园老师进行现场操作指导,调整与改进不足之处,更好地深入挖掘自主午餐这一生活活动的内涵,并科学、合理地实施与开展。

  ■家园共筑:互通理念和方法, 提升协同育人的成效

  为了更好地转变家长的观念,让他们从根本上分离“幼儿园教师就是充当保育员角色”的观念,该园提倡幼儿在家尝试自主分餐,回到家让幼儿主动盛饭,分筷子;用餐时,会有意识地自己拿一点,给别人留一点;餐后主动加入到收拾整理中。

  该园能将生活课程作为实践研究内容实属可贵,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幼儿自主进餐的操作经验,用课程的理念和思维来完成幼儿一日生活的教育,老师们在“自主用餐”中将更多的“权利”交还给了幼儿,教师也能通过研究路径“思考—尝试—再思考—再尝试”如此循环的过程来做课程,做幼儿喜欢的课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师能力,达成了幼儿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