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探索

加强对大运河、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许波荣

  国家文化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建设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第二个结合”,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大运河、长江等为代表的国家文化公园,也是我国首创的大型遗产保护新模式和文化展示新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无锡是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已确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无锡建设保护区“两园三带十五点”的结构布局和“一带两核连镇街、精品项目串碧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阴段建设思路,对运河、长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展了很多工作,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难点,亟须重视并加以改进。

  ■要坚持保护为主、生态优先

  文化遗产是完整阐释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价值的重要支撑。要严格落实“保护为主、生态优先”的管理方针,真实完整保护传承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持续改善运河和长江沿线环境,完善整体空间环境塑造,实现运河、长江文化遗产连片整体性保护展示和传承利用,加强运河、长江文化遗产资源、历史遗址系统性保护与城市风貌提升之间的结合。

  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遗产保护利用、文旅融合、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确定和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是持续推进建设保护工作的有力抓手。要以规划为纲要,围绕大运河“两园三带十五点”和长江“江阴要塞渡江起点、徐霞客溯江纪源”等重点项目点位,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区建设。要以保护为目的,加快推进大运河(无锡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开放运营,重点抓好鸿山、阖闾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山炮台遗址建设,全面开展大运河、长江遗产资源调查、认定,全面摸清底数,及时抢救保护一批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存、村落民居,为城市留下更多大运河、长江记忆。要以传承为手段,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重视发挥非遗在传扬无锡历史文化中的特殊作用,努力推动非遗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要以利用为载体,对文化遗产不仅进行博物馆式保护,还可以对特定文化空间进行微改造,增设社区美术馆、艺术画廊、创意书店、互动空间等,适度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要以法律为准绳,以国家公权力保障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国家”属性,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注重法律之间的衔接,推动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共同服务于国家文化公园法治化和规范化建设。

  ■要坚持文化引领、注重文化价值阐释

  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核心是讲好中国故事,本质是价值观的输出。因此,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当中应该坚持以文化价值阐释为主导,深入挖掘大运河、长江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传承运河文化、长江文化蕴含的崇文尚德的思想观念。只有明确国家文化公园阐释的文化价值,才不至于出现阐释力不够、过度景观化、价值阐释庸俗化等问题。

  大运河和长江在与无锡相生相伴、相依相存的过程中,展现了海纳百川、革故鼎新的文化特质。挖掘和提升运河文化、长江文化,彰显城市形象,对无锡尤为重要。要以江河为“根”,挖掘江河文化。在守护与传承大运河、长江无锡段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空间机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从历史文化遗迹、古籍文献和历史档案中挖掘、梳理文化资源,并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传承提炼大运河、长江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以运河、长江水系为主脉,以运河、长江遗产点和历史文化古迹为支点,串起一幅幅美丽人文画卷,彰显运河文化、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要以江河为“媒”,彰显江河品牌。串联城市文脉,进一步整合沿线旅游景区、名人故居、商业街区、文创园区等各类资源,综合运用运河风貌、传统民居、生活美学、生产场景,打造名人故居游、运河古镇游、工业遗存游等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进一步引育文化旅游方面的品牌载体、品牌活动、品牌项目,构建运河名城的文旅品牌体系,充分展示吴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祠堂文化等文化特质。

  ■要坚持创新发展、打造文旅精品

  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贯彻文化引领、保护第一的理念,在无损资源的基础上,贯彻“在保护中传承利用、在传承利用中创新发展”的原则,依托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展示方式的多样性、交互性、立体性,增强展示设计的感染力和参与的趣味性,多维呈现大运河、长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内涵,增强国民文化认同感。只有科学规划文旅产品,培育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彰显历史文脉传承、价值理念鲜明的城镇示范区,才能实现文脉传承与公共服务并举。

  要推进大运河、长江“文化+”融合发展,通过“文化+科技”,抓住建设数字大运河、智慧大运河、美丽长江的机遇,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数据化与智慧化,不断拓展游客畅游古运河、长江的数字应用场景体验;通过“文化+工业”,进一步盘活工业遗产、乡土建筑等存量载体,用好北仓门、蓉运壹号等品牌园区,打造更多高品质、有影响力的文化创业集聚区,吸引名人工作室、文化创意团队和人才等落户,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支持紫砂、泥人等非遗创新性发展,形成更多历史元素和现代符号深度融合的文化创意产品;通过“文化+非遗”,定期举办灯会、龙舟竞渡、摇橹游览等活动,穿插吴歌、锡剧、宣卷等表演,将岸上“看”和水上“玩”相融合,活化传承、柔性展示运河非遗。

  要延长运河文化、长江文化产业链,壮大文旅业务、互联网产品开发、推广营销等主体力量,夯实产业融合基础和动能,通过组建文化设计、技术制造、传播推广等上下游企业参与的联盟,促进出版、设计、影视、康养、音乐、科创等各类文化创意企业的内涵式发展,推动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产业链从“泛娱乐”到“新文创”转变。

  (作者单位:无锡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