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探索

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服务体系

培育和发展“双碳”服务市场

  □曹建标

  “双碳”服务市场是指以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服务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等多类主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新型服务市场。随着我国“双碳”工作的加快推进以及国际经贸对绿色低碳的转型需求,“双碳”服务市场规模将呈指数型爆发增长。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先行军,无锡一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议无锡系统谋划布局“双碳”服务市场,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双碳”服务市场,加快打造“双碳”服务高地,更好应对国际绿色经贸规则,推动“双碳”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双碳”战略目标催生巨大“双碳”服务市场需求

  从国内看,我国“双碳”政策体系的确立和扎实推进,催生出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庞大的产业链与服务链。当前,我国已构建“双碳”政策体系,对“双碳”目标实施路径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从“双碳”目标实现途径来看,产业链包括前端的能源替代,中端的节能减排,后端的碳吸收、碳交易、碳金融衍生品以及配套的碳智慧管理平台。从减碳项目的实施流程来看,服务链包括碳盘查和碳排放诊断、碳核查、碳认证、碳标签、方案设计、措施实施、运行管理等。从涉及的行业来看,涵盖了能源工业、制造业、交通行业、建筑行业等。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30年、2060年我国“双碳”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504亿元、4.3万亿元。

  从国际看,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酝酿新的绿色贸易规则,围绕“绿色低碳”这个关键词,国际贸易秩序规则正在重组。比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自2023年10月1日起试运行,并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进口商出具进口商品碳排放报告。于2025年开始,必须提交数据可溯源的数字化报告。于2026年后,根据产品进口前已经缴纳的碳排放费用进行评估,对不足部分“征收碳关税”以实现欧盟境内产品碳排放成本均衡。欧盟作为当前我国重要的出口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设立,将提高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产地“高碳”产品的综合出口成本。据远景集团测算,未来我国将会有至少2万亿元出口产品直接面对碳关税壁垒,或者隐形碳成本的挑战。随着外部市场规则变化,在碳足迹声明、碳足迹性能等级评定、“电池护照”建档,以及供应链碳排放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流通等各环节专业配套服务的需求将逐年攀升。

  ■关于无锡培育和发展“双碳”服务市场的思路建议

  面对“双碳”服务的巨大需求,无锡应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需求侧要激发碳足迹、碳信用等创新需求,供给侧要着力提升“双碳”服务机构服务水平,通过供需联动,培育和发展“双碳”服务市场,加快打造“双碳”服务高地,更好推动无锡“双碳”目标实现。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加快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掌握碳足迹,建立碳足迹数据库,建设适宜的管理体系,是实现碳排放精准溯源、各环节企业绿色低碳贡献量化的重要手段。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可以了解产业相关的涉碳风险,提高绿色竞争优势,并在国际经贸市场中获取优势地位。结合国家、江苏省关于碳足迹的战略部署以及国际绿色贸易的新形势,建议无锡率先探索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实施碳标签制度。选取部分重点行业、重要产品优先推进碳足迹试点,特别要重视发挥重点行业核心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由核心企业带动重点产业链阶梯式地推进碳足迹体系建设,逐步积累经验并复制推广至更多行业。

  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实施合同“双碳”管理。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市场化创新模式,合同“双碳”服务是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服务两种模式的结合与创新,是通过“双碳”服务公司与有意愿进行碳减排技术改造、碳资产开发管理、碳金融运作的企业和工业园区签订服务合同,为用户的低碳项目进行投资或融资,向用户提供碳排放管理咨询、碳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碳资产开发与管理等综合服务,以与用户分享项目运行后产生的低碳效益方式收回投资和取得合理的利润。建议无锡积极探索开展合同“双碳”管理工作,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向合同“双碳”管理升级,优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现业务再升级。可以优先开展公共机构合同“双碳”管理试点,建立标准体系,规范采购行为,提供政策保障,探索建立合同“双碳”管理项目贷款风险池,作为信用保障资金,引导合作银行加大对“双碳”服务机构的合同“双碳”管理项目的定向贷款投放。

  促进“双碳”金融联动,探索建立“双碳”信用体系。一直以来,绿色信贷由于缺乏科学权威、具有公信力的企业碳信用信息,制约了金融机构推出与碳绩效挂钩的金融产品或信贷模式,亟须加快建立企业碳账户信息平台,为实施差异化信贷支持政策提供信息支撑。无锡不妨借鉴广州、宁波等城市经验,积极探索推动以碳账户为基础、以碳信用为纽带、以碳融资为目标的碳金融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无锡地域特色的碳金融生态圈。研究编制企业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碳排放表现给予分级标识。鼓励企业授权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碳排放数据进行核查,并出具核查及评价报告。探索建立企业碳账户和碳信用报告标准,将企业产品碳标签及其他绿色低碳评价信息纳入碳账户及碳信用报告。推动将企业碳信用情况纳入企业信用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基于企业碳排放测算、核算和评价情况以及碳信用报告,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

  发挥对口合作优势,创新区域“双碳”服务模式。目前,全球对绿色电力消费形成了普遍共识,绿色电力消费需求将快速提升。为应对国际贸易碳壁垒,国内出口型企业必然加快绿色用能转型,对绿色电力消费和绿证认购需求将激增。无锡非化石能源发展条件不足,可以发挥对口合作地区优势,探索跨区域“双碳”服务新模式。一方面,探索共建新能源飞地,输出“双碳”服务解决方案。建议无锡与对口合作地区在清洁能源领域进行长期、深度战略合作,合作打造新能源飞地,全过程推动获取海域、滩涂、戈壁使用权,以及开发新能源电站、运营管理电站、建设输配电通道等工作。依托共建的新能源飞地,输出“双碳”服务解决方案,支持无锡新能源龙头企业参与对口合作地区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项目建设、运营服务。鼓励无锡企业输出数字工厂、园区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等“双碳”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绿电交易服务。推动对口合作地区新能源发电企业与无锡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研究争取落地跨区域规模化绿电交易机制。鼓励无锡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和大型数据中心到对口合作地区直接建立专属光伏电站或风电场,实现终端用户的绿色电能替代以及碳减排和碳中和。

  强化内培外引,推动“双碳”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双碳”相关产业巨量的投资同样会催生规模可观的“双碳”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建议无锡大力推动碳排放监测、量化、核查,开展低碳认证、咨询、培训工作,助力碳减排评估、碳足迹评价、碳金融服务、碳资产交易等“双碳”服务产业发展。建立第三方“双碳”咨询机构服务规范指引,支持鼓励第三方机构依法开展专业化业务活动和引进熟悉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的“双碳”服务人才。鼓励绿色制造、新能源企业向“双碳”服务领域拓展,建设一批“双碳”两业融合型企业。创新供给一批绿色低碳服务场景,通过场景供给,培育发展一批“双碳”综合服务商。鼓励“双碳”服务机构将总部设立在无锡或在无锡设立分支机构,建设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咨询领域内的权威第三方机构。

  (作者系无锡市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