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虎
近年来,人工智能新技术不断涌现,并从实验室进入现实社会,外溢到千行百业。
场景应用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目标,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商业模式综合应用与迭代更新的过程。目前,场景应用正在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变革的必要条件、重要支撑和主要驱动力,在政务服务、工业生产、交通管理、医疗服务、文旅、金融、教育、养老等众多领域都有应用。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大模型、低空飞行器、智能AI助理等创新应用都有展示;在北京,数十台无人巡逻车在多个园区、地铁站点、商业广场等人口密集和重点场所,24小时不间断执勤和发布各类警示信息、温馨提示;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河道中有无人船和水下机器人24小时监测水质,无人车停在路边为园区员工供应午餐,智慧垃圾箱自动识别并分拣垃圾,智慧安防可进行人脸识别、火情监测;在深圳福田中心商圈,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元宇宙”交互式体验,智能LED触摸互动屏、智能语音机器人助手随处可见,能耗管理、空气监测、电气设备运行管理、火警监测等运维都可以一“屏”尽知。
场景应用创新逐渐成为支撑新赛道、新动能培育与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无锡也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打造了一批“人工智能+”典型示范应用场景,但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无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场景碎片化、多元化现象比较突出,还需进一步协调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各类主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搭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落地应用的试验空间,因地制宜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引导无锡人工智能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加强政府统筹引导。建议借鉴北京、上海、合肥等地经验,成立无锡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建立场景创新决策指挥体系,统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场景创新深度融合。在工作谋划中,把场景创新放在与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同等重要的位置,运用场景思维促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场景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场景专业服务机构协同合作的场景创新生态。开展示范应用场景评比,从创意性、社会性、前沿性、便捷性、成长性等维度,遴选具有推广价值和带动作用的标杆示范场景,对一些具有示范带动性、落地可行性、资源吸附性、复制推广性的应用场景,提供相匹配的资金解决方案。
因地制宜开发场景。打造支撑全市场景发展的数据底座,实现场景所需政用、商用、民用全领域数据高质量供给。围绕智慧政务、市场监管、城市安全、交通治理、应急调度等领域挖掘场景机会,促进城市治理示范场景建设。依托“锡心医养”服务平台,推出数字无障碍服务,推动各类公共服务智能化无障碍改造,让老年人、残障人士、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的民生诉求精准触达。结合无锡产业基础,大力拓展人工智能在产品设计、自动化生产、流程再造、故障分析、远程运维、质量检测等领域的场景应用,持续提升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水平。聚焦无锡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优势领域,面向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物联网等产业,主动策划场景项目、提供场景机会,让技术成果在场景应用中快速突破与迭代。
提升公共服务品质。鼓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开放场景,给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示范空间。推动智慧医疗走进现实社会,开展健康咨询、智能诊疗、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医用机器人、用药审核等场景应用。普及发展智慧教育,开展入学服务、智能化教学平台、教学资源配置等场景应用。发展智慧文娱创新业态,推动AI+VR/AR等技术在旅游、会展等领域的应用。鼓励拈花湾、鼋头渚等景区引入快速通行、智能导览、智能客服、智能推荐、虚拟游览、智能讲解、客流管理等智能服务技术,提升景区智慧化水平。推动社区智能安防、智能配送、智慧康养等终端设施合理布设,开发“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为“全场景智慧城市”构建基层治理系统。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可通过组建无锡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广泛汇集全市各类创新企业信息,为企业优秀场景提供场景机会发布、场景能力展示、场景活动宣传、场景创新主体联系等支撑服务。组建无锡市级场景应用服务公司,统筹全市场景资源,集成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算力等要素,为企业提供场景创新服务,探索出更多有无锡特色的场景创新解决方案。打造无锡市级AI产业供需对接平台,优化应用场景供需对接机制,持续开展人工智能专题场景供需对接活动,鼓励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场景路演、场景对接等活动,为场景建设与落地提供资金支持,吸引一批本土和外地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企业在锡共谋、共建、共享场景,在场景创新实践中集聚、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
(作者系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