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恺
人在西藏,我的心灵常常被震撼。一座山峰、一湾湖水、一片青稞田都会掀起我情感的涟漪。2021年夏,我有幸加入第七批上海援藏医疗队,去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负责血液专科的援建工作。感恩人生中有这么一次心灵和思想升华的旅程。2022年春节我从西藏回无锡过年,有一段时间处于醉氧状态,困意连连,每次睡眠必梦到西藏!要么是白云低垂的湛蓝天空,要么是经幡飘飘的圣湖水畔。我常情不自禁地和身边的亲朋好友说起西藏的山、西藏的水、西藏的人和事。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许,我是想把西藏的山山水水定格在我的心灵深处,也或许是我的一部分灵魂已留在了西藏。
“缺氧”和“海拔”是身在藏区的人们常挂嘴边的两个词汇。我到西藏后的许多个不眠之夜就经历和体会了其中的苦涩与快乐。常常因为睡眠体位的改变,氧气鼻导管脱落,使得黑暗中的我愈发憋闷得喘不上气来,辗转反侧,似乎就要窒息一样,忍无可忍情急之下我拉开窗帘,明月的清辉流淌进来,立刻觉得闷气从胸中蹦了出去,心绪也逐渐安宁。远处,悬于青藏高原之上苍穹浩瀚之中的弯月,皎洁、清亮,闪着静谧的银光。
我迷恋西藏美丽的月夜,也惊讶于高原湖泊的容颜。记得2021年秋季,我从日喀则赴拉萨执行保障任务,途经羊卓雍措。安静的翡翠色湖面,偶尔会有一波涟漪,但不久湖水又归于平静,归于淡然。那一刻,我忽然产生了一种看淡人的生命,看淡人事纷争的意识,同时也对藏民视水为圣洁的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和理解。
西藏拨动我心弦的不仅仅是月夜、湖泊,撼动我内心深处的还有那一道道横亘的山脉。当我们驱车在横断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穿行,虽然身处重重高山的包围之中,但我内心的世界却从没有被包围。相反,在这世界屋脊上,我常常有一种被远古力量托举着的感觉。我喜欢这种体验,极目四望,就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然与恢宏,感受到时光的深邃与悠远,感受到我个人生命的渺小与短暂。
在西藏,月让我平静,水让我幻想,山让我震撼,人更是让我崇敬。除了让我一直钦佩的当地干部群众,各地援藏的干部专家也是我接触很多的人群,他们中许多人已有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驻藏经历,充满质感的高原风和热辣辣的高原阳光在他们的脸上刻画出西藏高原的沧桑。高原的艰苦磨炼着他们的身体,同时也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他们在田间地头、偏远牧区,和当地群众一起与贫穷做斗争,实施各种利民项目;他们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又在大声引导孩子们读书;他们带着各种医疗设备和药品,不辞辛劳地走遍西藏的每个角落。几年时间下来,正值壮年的他们,有的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症状,有些出现了心肺指标的异常和不适,许多人的容颜从“潘安”变成了“李逵”,甚至有人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这里。然而,我所看到的援藏干部专家们,在他们高原红的脸庞上,在他们中国黑的眸子里,流露的都是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每一次获悉他们的事迹,听到他们的倾诉,我的思想就又有了一次净化后的升华,我逐步找到了凝聚这支队伍的精神力量,找到了支撑大家超群意志的价值观所在。
这一年,自己有幸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祖国的援藏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领导的关心和全体同事的努力之下,在前期援藏同志的工作基础上,我们成立了西藏第一个独立科室的血液专科,以高原红细胞增多和高原地区贫血这两个严重危害藏区人民健康的疾病为医疗和科研的重点方向,今后还将进一步关注高原地区的出凝血疾病、恶性血液疾病、血小板数目异常等方向。
在初期调研中,我发现当地医生对血液科疾病,尤其一些有难度疾病的诊治理论知识、经验和自信心相对不足。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与当地主任协商后,制定了血液科科室发展计划,参考上海血液疾病质控标准,进一步规范血液疾病的诊疗规范,并且定期开展科室讲座,介绍国内外最新的一些指南。通过学习,当地专家医生们的业务水平和自信心有了较大的提高。
西藏是高海拔地区,低压低氧,许多血液疾病有其特征性表现,在平时工作之余,我通过网络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献,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巩固,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教学相长,通过知识的反哺,我和当地专家医生们都获得了成长。
高原工作的确不易。每天检查完病人,组织科里业务学习,或是讲课后都会觉得很累。但看到藏区患者那一张张淳朴、善良、充满感激的笑脸,以及当地医生们信任、尊重的目光时,会觉得自己任何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自己的真诚也换来了西藏同胞们的友谊,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西藏同事们的肯定。
走入高原,依雄山而立,极目雪域舒,临圣湖而歌,听天籁之音,用心灵触摸西藏。在高原,我志愿与各族人民一起,共同谱写西藏越来越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