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伏缺”期菜农凌晨挑灯收菜

地产蔬菜日销340吨,较往年同期下降约5%

  本报讯 昨晨7时多,惠山区万寿河蔬菜合作社基地,8名菜农一身是汗地将一筐筐连夜采摘的新鲜蔬菜运至分拣中心分拣,再送到朝阳蔬菜批发市场交易。“为保障‘伏缺’期蔬菜供应,我们都将采摘时间前移到凌晨1时。”合作社负责人郜士团说。信息显示,在各蔬菜基地的支持下,地产菜近来日交易量在340吨左右,较往年同期下降约5%,批发均价为每斤2元,高于往年。

  “今年蔬菜‘伏缺’情况不容乐观。”郜士团说。由于梅雨期持续阴雨天多、夏季高温天持续达1个多月,不利于蔬菜种植,今年“伏缺”期要比去年延长半个月左右。气温高蔬菜产出量少,但为满足百姓吃新鲜蔬菜的需求,蔬菜基地必须加紧对蔬菜“应摘尽摘”。而蔬菜大棚内常常八九点就达40℃以上,菜农无法摘菜,采摘时间前移就成了必然。

  “一天上市三四百斤菜,我们夫妻俩要花6个多小时才能采完。”菜农蔡尚超说。凌晨,夫妇俩全副武装进入大棚:头上戴着头灯,身上喷防蚊液,“免不了还是会被咬被叮,忙起来也就顾不得了。”

  “除了摘菜、卖菜,我们还有繁琐的管理工作要做。”前洲街道的益家康蔬菜基地菜农文才刚说。他有14个蔬菜大棚,当前种的是空心菜、红苋菜。还达不到上市要求的蔬菜需要阳光,他们要在下午三四时将一个个大棚上的遮阳网拉下来,到第二天9时左右再把遮阳网拖上去。“顶着烈日每拉一次网都是一身汗,有时实在受不了,只能找个阴凉处歇一会再接着干。”下雨后,他们要赶紧跑到一个个大棚的出入口将被雨刮下的棚膜拉起来,不然棚内不通风、温度又有50℃以上,蔬菜会被灼伤。他们还要利用早上摘完菜或晚上的时间,打开大棚喷滴灌的阀门给蔬菜浇水并查看长势,决定是否要喷施叶面肥。

  “伏缺”期间蔬菜价格有所上涨,但文才刚并未因此感到欣喜,因为连日高温下菜苗长不出、长不好,他的大棚蔬菜产量较去年同期少了50%。这两日,趁着气温有所降低,他和其他菜农一样抓紧时间种青菜、毛白菜等秋季菜,预计9月初可上市。届时,地产菜“伏缺”问题将得以解决。(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