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探索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卞惠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指出实现这种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科技与产业的创新链条有序衔接、互动融合的内在逻辑与有效路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指引。

  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础。从技术属性的类型来看,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包括关键性技术和通用性技术的高质量供给。从科学创新走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企业和企业家处于关键的链接位置,是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与环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科技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互动协同,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连接通道。科技创新活动包括科学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两个密不可分的阶段,其中科学创新阶段主要是创造知识的研究过程,而产业技术创新阶段则主要是把知识转化为社会财富的过程。这两个阶段的衔接,其实质就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其中扮演了中介和桥梁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无锡纵深推进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取得了显著成绩。创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465”现代产业集群中,物联网、集成电路等6个产业集群规模超过2000亿元,3个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主体不断增加,2023年无锡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12453家、6310家,入选省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39家;创新平台不断涌现,2023年无锡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4家、企业技术中心113家,布局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80家,太湖实验室设立连云港中心,市产业创新研究院成立运行,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等4家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建设;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经过多年努力,无锡优化营商环境已从1.0版升级到7.0版,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集聚,连续5年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先进城市和无锡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无锡的创新策源力还不够强、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高成长性企业还不够多,人才支撑度也有待提升。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目前,省委提出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市委也明确了“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展望未来,无锡在更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上,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以融合思维推动创新发展。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相比,无锡高校及科研院所数量总体偏少,科技创新资源供给不足。但在全国26座GDP万亿城市中,无锡经济规模近年稳定在中游。2023年无锡GDP达15456.19亿元,人均GDP达到20.63万元,连续四年位于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无锡能成为经济大市、全省发展重要一极,靠的正是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依托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各级干部持续迸发的干事创业激情。“科里科气”已成为合肥的城市气质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标识,依靠创新不断创造辉煌走到今天的无锡,应倍加重视和珍惜创新的作用,把创新作为无锡的城市基因和特质,融合板块、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资源,用创新性的思维、创新性的政策、创新性的方法,全方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以融合思维推动科技创新。当下,大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已成为共识。无锡产业结构依然偏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不小差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要围绕产业抓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持续加大投入,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培育、重点研发计划落地、人才引育培养等,一体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创新生态优化等工作。要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汇聚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完善以实验室为引领、创新中心为支撑、新型研发机构为骨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级,持续推动“高企规上化、规上高企化”,以孵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持续优化“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五级梯队培育体系。

  以融合思维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体现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此科技创新要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引导企业用融合的思维系统研究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形态创新等工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坚持对外招引和内生培育“双轮驱动”,在继续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政策外,创造性开发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招引优秀人才,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面对外资外贸的形势变化,要高度重视由传统乡镇企业演变而来的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通过智转数改网联对生产工艺进行提升改造,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资金积累和技术优势实现转型发展,开辟新赛道。同时,要重视培育科技人才企业,通过创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更好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的作用,让广大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早日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以融合思维推动科产城人协同发展。牢固树立“做城市配套是为了更好地做科技创新”的建设理念,更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做好新型产业用地配置,优先建设集研发测试、小生产、中试于一体的新型复合科创载体。更好激发科技金融赋能活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利用“苏科贷”“锡科贷”“人才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尤其要充分用好有产业背景的基金。要加强同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机构沟通对接,加快科技型企业上市步伐,让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继续下大力气做好科技人才的招引工作,布局国内、拓展国外,到全球开辟“人才蓝海”,在住房、就医、入学、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好的保障,增强各类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系新吴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