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2023年,上海相关部门试点从全市既有保租房中遴选首批25个项目作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筹措床位1.1万张,覆盖全市16个区,目前已全部向社会供应,月租金主要控制在500—1000元/床,截至今年7月底,整体出租率达80%以上。(据《解放日报》)
快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这背后离不开无数建设者的付出。以无锡为例,一些地铁线路、快速路要经历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建成,建设者不论寒暑都要奋战在工地,但他们的居住情况并不理想,不少人住在工区的临时宿舍里,生活配套不完善,也缺乏娱乐生活。因此,如何让建设者住得更体面舒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设单位应予以重视。
上海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建设配套上,以4人一间、带有独立卫浴设施的宿舍为主,合理配置双人间、单人间,特别注重营造“家”的温馨,因地制宜配置共享空间和公共设施;在运营管理上,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主要供用人单位共享租赁、员工拎包入住,纳入基层社区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在租金标准上,兼顾劳动者可负担和项目运营可持续,人均床位月租金基本控制在入住人员月均收入的10%—15%。
这两年,无锡面向新入职大学生、公司白领等推出多个人才公寓项目,针对工地建设者等蓝领人员也可因地制宜推出经济实惠的居住区项目。比如,江阴市周庄镇周庄村上村里前不久迎来了江阴市周北热电厂改扩建工程的800名员工,他们拎着大包小包高高兴兴地入住到村中的独立农居内,开启别样打工新生活。经由第三方管理团队一番改造,上村里成了江阴打造集宿区的“样板村”,一波接着一波新市民前来探访、租住,目前,102栋独立农居已全面租罄。建议各个板块在配套成熟、交通便利、产业集中、人口聚集以及有长期建设任务的区域,布点推出一批建设者居住区项目,引入社会力量运营管理,在配套设施上贴近建设者需求,租金上兼顾其收入水平,以此让各类新市民群体都能得到温暖呵护。(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