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公共厕评”是个好办法

  □ 孙维国

  公厕好不好,市民说了算。在锡山区,有不少公厕门口张贴着卫生监督牌,还附着一个“公共厕评”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后,能对该公厕进行满意度评价,并填写服务建议。评价上传后,城管部门后台实时接收,立即响应,形成监管闭环。目前已有超过500名群众对如厕感受进行评价,有的指明问题,有的给予了点赞。

  在城市,公厕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公共设施,实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关乎市民的日常需求,也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公厕虽小,却是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试金石。一个干净整洁、设施完备的公厕,能够让人在细微之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人文关怀;反之,则可能成为城市形象的污点,影响市民的满意度和归属感。管理与维护好公厕,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更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展现城市管理智慧的重要途径。

  锡山区的“公共厕评”系统,是一次创新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实践。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直接反馈给管理部门,让监管更高效。这种“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模式,不但缓解了管理人手紧缺的问题,也激发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市民的每一条评价、每一个建议,都是对城市管理者的一种鞭策和激励,促使他们不断优化服务、提升管理水平。

  从电子屏幕显示厕位使用情况,到红外线感应冲水设备、感应式水龙头的应用,再到公厕导航指引功能的推出,每一项技术都旨在提升市民的如厕体验。这些智能化的设施不仅方便了市民的使用,更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人性化服务的不懈追求。在科技的加持下,公厕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筑物,而是充满温度与关怀的城市公共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锡山区的公厕管理,还构建了一个由“行业部门、属地板块、群众监督和第三方巡查”组成的“四位一体”监管指导体系。这一体系打破了单一监管的局限,形成了多部门协同作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明确管理责任、细化考核标准、强化监督指导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公厕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公厕管理的升级,不仅仅是城市管理的一项具体工作,也是推动城市文明进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公厕的改造与提升,可以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规范,进而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同时,公厕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将为城市的形象提升、旅游观光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公厕也是城市的“面子”。公厕虽小,却关乎城市大文明。把公厕管理好,让公厕保持干净整洁,看似简单,实则很难,需要下大功夫。在城市治理中,再难的问题,只要下功夫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具体到公厕,只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把功夫下足,就能让公厕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让城市的“面子”更加光鲜亮丽。

  (作者系公司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