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要闻

贴心“田保姆”提升服务质效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今年在建10个,5年来最多

  本报讯 粮农没有插秧机、收割机,能有每亩年产小麦、稻谷2000斤的好成绩吗?“能,我们家种的1900亩粮田就是这样,这多亏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这个贴心‘田保姆’。”惠山区种粮大户彭公明说。昨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全市在建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达10个,为5年来最多,为农户加大耕、种、管、收等社会化服务能力,促进粮食稳产增收,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能,实现多方受益、多元共赢。

  粮食安全新要求下,耕地面积不减、粮食产能不降成为硬杠杠。“粮食生产是系统工程,农资到位是否及时、耕种管收等环节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当前,我市粮食正面临由散户经营转向规模化经营的关键期,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用工难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农机服务合作社拓宽服务范围,从耕、种、管、收向代购农资、代销稻米等链条延伸,并提升服务质效。

  在永明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看到,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农机库内有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等高效农机具70多台套,旁边是280平方米的维修车间,还有育秧车间、保鲜库等设施。“中心目前服务周边粮田5000亩,除了耕、种、管、收服务,还能提供秧苗、农资,以及农事作业培训、农机维修及烘干、加工、运输等服务,让会种田、想种田的农民扎扎实实种好田,中心也能获得边际收益。”负责人强科说。

  “和普通农户比,中心的种粮服务更专业。”江阴林度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沈洪杰说。比如中心要求农机耕翻时要到土壤表层下10至15厘米,中间不能留空白,平田后与周边地块高低不超过10厘米。和普通农户粗放作业方式比,田块上水更均匀、秧苗生长环境更优。据悉,2021年至2023年全市建成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6个,近10万亩粮田受益。

  (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