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一颗钟情于文学的心

  《尘间》  杨文隽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陈建琪

  写作家杨文隽,对我来说无疑就是在她面前班门弄斧,当年她尚年轻时已经是锡山市作家协会主席了,出版的著作也有好几部,我还是个不开窍的晚熟的文学爱好者。因为热爱文学,那些年订了好多文学报刊杂志,喜欢看报纸副刊的文学版,常常能看见杨文隽老师的小说散文,每当看到她的作品,我就会两眼放光,并剪贴入册,时常翻阅。20年前的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打电话给她,说要去拜访。能见到心中的偶像很高兴,她请我吃了饭,临别时还特意送我两本她的签名书——《生活这杯酒》《如泣的行板》。此后就有了经常联系,时不时会得到她的签名书,《满载一街星辉》《自然的召唤》等,心里美滋滋的。

  年轻时的杨文隽就像是“燃不尽的一盏灯”,无需添油加柴,劲头十足。她在30多年前就已经是敢为人先的“女霞客”了,与几个朋友骑自行车环游过太湖,许多时下流行的旅游目的地都曾留下过她的足迹。这些年来,杨文隽基本上已经走遍了中国。

  作家需要常怀悲悯之心,心头长存善念,杨文隽曾担任过区残联领导,每当见到有困难的残疾人,她都会被他们的不幸遭遇刺痛,双目含泪,写下有温度的文字,感动读者。杨文隽是一个性情中人,做事风风火火、干净利落,作家刘强对她的评价是,豪爽、能说、爱笑、酒量也不小。著名散文家姜琍敏也曾称赞杨文隽的散文“见性见情,直面人生”。如在饭局上相遇,我喜欢和她坐在一起,把酒言欢,举起的是烈酒,喝下的是友情。

  很喜欢《尘间》这本书,很喜欢这一书名。想必这么多年来,看多了世俗中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使她对世俗有了自己的想法,人也变得通透、变得超脱,对名利、对官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淡了。生活的不易、人际关系的复杂,使得杨文隽的字里行间多了几分惆怅,敏感细腻的笔调多了些许飘逸。《尘间》的书名里饱含着诗意、禅意,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尘间”也寓意着杨文隽的从容自在,不为功名所羁绊,真是别有情调在人间。

  为了写这篇短文,重新翻阅了她的几本书,有时候睡到半夜,突有所感,便披衣起床,记录下我对《尘间》的点滴之悟。我与杨文隽是差不多年代出生的,所思所写会有许多的共鸣,例如她在《尘间》里写“妈妈的布鞋”,我也曾经在小时候丢失过妈妈的千层新布鞋,领教过妈妈的细竹棒。杨文隽有个微信公众号叫“梅里村姑”,这个名字亦很妙,接地气,贴心儿。这么多年来,杨文隽对于文学创作始终怀有敬畏之心。她的散文之美不仅体现在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更体现在结构,体现在文字营造的内核和深层的意象,尤其体现在文学性表达及审美性追求。

  杨文隽的散文,犹如她的名字一样,细腻隽永,笔致清丽,坦率中不乏锋芒,在流行的世风中自成一体,闪烁着生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