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教育周刊

持续拓展文化育人实践路径,无锡开放大学建设高品质学校

做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

  12月6日,无锡开放大学举行了2025届校园招聘会暨直播荐岗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招聘会不仅是企业与学子的对接平台,更是学校深化文化育人的实践场。学校前期安排导师团,就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活动现场设有文化长廊,展示无锡开放大学优秀校友在职场秉持校训、拼搏奋进的事迹,激励广大学子用所学为社会添彩。

  近年来,无锡开放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新型高校办学优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深入开展政校、校际、校企、校社合作,进一步拓展文化育人实践路径,提升育人成效,以更具特色和内涵的校园文化,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有力支撑。

  深化思政 育时代新人

  无锡开放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引领带动育人资源统筹整合,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党委牵头,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书记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员参与的长效机制。将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高质量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效充实思政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深化思政教育是重中之重。学校制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提升行动方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思政元素,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校不断强化“文明我先行”教育促进行动,设立“人生更出彩”学生实践基地56家,组织“六我微成长”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五理微课堂”送课服务,打造传统文化特色学生社团,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营造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

  此外,学校还通过持续开展“文明我先行‘六爱’”教育,引导全校学生利用寒假、暑假、学期不同阶段完成“六我微成长”行动计划作业。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印发《无锡开放大学关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设立创新创业基地,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持续走进志愿服务实践教育基地,让实践教学“更立体”“更鲜活”。

  内外兼修 树文明新风

  整洁的校园环境、醒目的宣传标语、温馨的安全提示牌……走进无锡开放大学,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文明新风迎面而来。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始终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无锡开放大学大力建设节约型、生态型绿色学校,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打造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园林式校园。

  学校深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办公室评比活动,引导师生争当生态文明倡导者、健康生活践行者、美丽校园建设者。学校推出“小份菜”,倡导文明用餐、“光盘”行动、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通过电子显示屏、文化长廊、宣传栏、道旗展板等多种形式,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师德师风建设始终被摆在立德树人的首要位置。学校通过组织全体教职工师德师风专题政治学习、签订师德承诺书等方式,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此外,学校还大力建设留青竹刻社、非遗醒狮社、花艺社等传统文化特色学生社团,开展运动会、迎新晚会、十八岁成人仪式、爱心义卖、校园十佳歌手、宿舍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陶冶性情。

  要素融通 释潜能活力

  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充分释放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各要素潜能,用心用情培育新质教育模式,无锡开放大学服务城市发展逐渐形成了“开大范式”。

  学校着力为银发群体构筑精神家园。无锡开放大学乐龄学院自建立以来,累计服务学员近3万人次,获评“江苏省示范老年大学”。作为无锡市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学校依托“市级开放大学—区级社区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居民学校”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将老年教育资源下沉到社区,推进老年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学校还为青年群体铺设了发展路径。学校开设的“星辰夜校”,截至目前已举办7期。夜校开设的课程涉及城市生活、人文艺术、专业技能、职场提升、医疗养生等六大类,至今累计开设课程105门次,为中青年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加油充电”。学校还与街道、社区、社会机构等加强合作,开设夜校分校,打造“1+N”办学格局。

  学校以公益性、福利性为原则,每年开设暑期“七彩公益安心托班”,为暑期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中小学生家庭提供看护服务,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让中小学生多姿多彩过暑假。

  学校大力推动无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270个,成为市民学习、交流、实践文明理念的重要场所。无锡开放大学还建设了无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网络平台,目前平台资源访问量突破900万,成为推动地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力量。

  (奚小网、李苏红、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