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探索

像重视营商环境一样重视青年发展环境

  □胡海龙

  一座城市的活力源于青年,一座城市的未来在于青年。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无锡青年人口质量不断提升,青年群体对城市环境、经济活力、发展潜力等认同度普遍较高,但无锡也面临人口规模增速放缓的新情况,对青年人口的吸引力亟待增强。当前,吸引青年人口已从单纯的政策比拼走向拼产业、拼环境、拼服务等全方位比拼。必须像重视营商环境一样重视青年发展环境,坚持人才引进和人口导入并重,坚持以产引人、以城留人,通过一键式青年服务、一揽子青年政策、一大批青年空间、一系列青年行动,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可监测感知的青年工作体系,全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青春之城。

  ■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推介“青春锡城”城市名片

  展现城市文化魅力。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加强吴文化、工商文化、山水文化研究阐释和开发运用,用好“太湖佳绝处、运河水弄堂、灵山吉祥地、百年工商城”城市文化名片,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商贸”提档升级。

  放大青春活力特质。利用好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具有连贯性、差异性、创新性的城市营销活动,创新年轻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形态,注重在各行各业的普通青年群体中发现典型,让活力涌动、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形象直击青年内心。把“懂年轻人,更宠年轻人”的理念融入城市品牌设计、塑造和宣传,塑造对青年“友善与包容”的城市气质。

  提升青年引力流量。加快建设无锡奥体中心、无锡美术馆、无锡交响音乐厅、无锡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体设施,积极举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常态化举办街舞大赛、电竞大赛等主题赛事和音乐节、旅游节等大型活动,让城市更具年轻态、国际范、未来感。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改造提升,布局建设无锡青年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推出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礼包,以满满的诚意广纳海内外青年人才。

  ■优化公共政策供给,打造“青年友好”发展环境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借鉴深圳、苏州等城市经验做法,扩大本科以上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支持海内外高校来锡联合办学,做大人才“蓄水池”,打造引才“强磁场”。引导青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学校设置持续进修奖助学金,帮助和鼓励青年提升职业技能。

  强化就业创业扶持。做大做强地标性产业集群,加大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岗位供给,完善产业园区生活配套,优化园区职住平衡状况。加快发展与年轻劳动力就业偏好相匹配的产业,探索培育直播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多措并举促进青年创新创业,积极开展“双创”赛事,引导各类园区为青年创业提供低成本创业场所和全生命周期创业教育、咨询和金融服务,进一步降低青年创业门槛。

  提升安居乐居水平。完善青年人才驿站、青年公寓、集宿区配套服务,支持青年首套住房需求,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给予购房、租金补贴。常态化开展青年联谊交友、婚姻指导服务,依托社区就近打造托育服务圈,把贴心服务送到青年身边。

  ■完善青年空间布局,构筑“青雁落户”理想栖所

  围绕山水东路科创谷、藕塘职教园、蠡湖未来城、梁溪科技城、太湖湾科创城等功能片区,优化共享空间,推动城市建设理念与青年发展相融合。

  工作场景数智化。强化数智技术赋能,以城市“微更新”塑造活力“新场景”,统筹打造一批青年发展型园区、商圈、街区、社区,建设青年“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谋划建设一批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实现服务一键直达青年、信息一键联动组织。

  消费场景时尚化。着眼“90后”“00后”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将青年文化IP植入大型商圈、商业综合体等城市消费空间,打造青年集聚地、潮玩地、打卡地,聚焦青年“游娱购”“文商旅”需求,大力发展“体验经济”“首店经济”。

  生活场景绿色化。优化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好太湖郊野公园,倡导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城市“金边银角”,合理布局“口袋公园”和10分钟体育健身运动圈,扩大公园草坪、林下空间等区域开放共享,增添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空间。

  ■搭建事业发展舞台,实施“青春建功”行动计划

  确立“无事业不产业”理念,倾力打造“湖湾青年”工作品牌,更好启发青年、扶持青年、拥抱青年。

  实施“青锋磨砺”行动。围绕“465”现代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在科技攻关、产业招商、项目服务、重点工程等攻坚前线,锻造青年先锋队、突击队。

  实施“青才荟萃”行动。加强与人才办、民政、科技、工信、文广旅、科协等单位合作,分类制定各领域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和扶持政策。深入高校开展“无锡校园日”活动,建立校地联建、订单培养、常态联系机制,每年推出一批就业见习岗位、选树一批青年人才“锡引大使”,畅通青年人才引入渠道。

  实施“青睐有家”行动。用心用情帮助困难青年群体,强化新业态、新就业青年群体服务保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激发广大青年建功立业热情,以青年之力量赋能青春之锡城。(作者系共青团无锡市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