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城里,涌动不歇。城在水边,发展不止。
前不久,无锡市东林古运河小学一(1)班学生前往南长街开展“小脚丫走运河”研学活动。他们领略古运河的千年历史,了解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品味无锡的独特魅力。
千年运河远,风起好扬帆。生长于运河畔的东林古运河小学有着丰厚的办学底蕴,正如东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东林古运河小学校长武凤霞所说:“愿我们凭借好风,成就自我,成就学校,驶向美好未来。”
●承东林文脉,淌运河之韵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走进东林古运河小学的校园,一块印着无锡东林书院名联的纪念石矗立花草间,一面名人墙在光影婆娑间诉说一个个奋斗故事……东林文化无疑是东林古运河小学迅速成长的根。
“无锡市东林小学的校训是质朴,提醒师生要质朴做人、质朴做事、质朴做学问。这样的文化传承到东林古运河小学,同样提醒古运河小学的师生要如此做人、做事、做学问。”武凤霞介绍,东林古运河小学根据学校名称,结合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求,提炼总结出独特的学校文化。“溯流而上”为校训,“人生启程,扬帆远航”为办学理念,教师要做“幸福生命的摆渡人”,学生要“划好向前每一桨”……围绕运河思考、设计、确定的一系列校园文化符号都在提醒师生要奋发向上、努力成长。
●师生携手读懂运河
运河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在东林古运河小学,读运河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听”运河、“读”运河、“走”运河、“找”运河、“玩”运河、“舞动运河”……学生与运河有多种牵手方式。武凤霞表示,学校通过开设运河文化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讲述运河的历史故事以及发展史,并带领学生系统学习运河文化读本,了解运河流域的人文风情。
运河流淌在无锡城,带起了一座城的发展故事。在运河边走一走,师生都有别样感触。“这里每一座石拱桥、每一块石板路、每一座老宅都在诉说江南水乡的旧时风情。”结束了古运河边的研学,学生江若凡感触颇深。“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清名桥、大窑路窑群遗址、中国丝业博物馆等都与运河息息相关。走过看过,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运河为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武凤霞说。
东林古运河小学还把运河文化的传承分解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校开发运河文化跳跳棋、运河文化韵律操,学生在游戏中了解运河周边重点城市,在运动中体验运河边人家的生活节奏。
●让学校成为运河文化传承与展示的窗口
以古运河命名的学校,如何一步步成为展示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2019年,运河文化教育联盟成立并开展首次活动,东林古运河小学为联盟主席校,起领带作用。“5年来,我们已经举行了5次运河文化教育联盟会议,从无锡走到天津、淮安、扬州等多个运河沿线城市,联盟校从最初的11所拓展到了如今的80多所。”武凤霞表示,每一次联盟会议都是教育理念的碰撞,来自不同地域的专家、教师齐聚探寻教育发展路,把运河文化融入教育,让教育助力文化传承。
运河文化读本是东林小学和东林古运河小学学生人手一套的校本教材,编写者是两校的37名骨干教师。一套读本共6册,分为“通南达北大运河”和“贯古通今大运河”两个主题,分别对应1—3年级和4—6年级。武凤霞介绍,学校从2020年12月启动读本的开发编写工作,直到2024年8月正式出版。读本涉及运河边的人、桥、漕运等多个主题,知识深度螺旋上升,为学生全方位呈现运河周边的文化气质。如今,这套读本已经走进了运河流域8省市的40多所学校。
有项目,才能让教育研究有方向。2020年,东林古运河小学的“运河文化活态传承的育人方式创生行动”入选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以此为起点,师生一步步走近、了解和传承运河文化。2024年,学校“运河境脉涵育新时代奋楫少年行动”成功申报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学校围绕运河文化开展的环境建设、课程开发、评价方式变革等,在项目引领下进一步升级。“我们希望把运河文化、中华文明深深刻印在学生的骨子里、血液中。”武凤霞说。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