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仁山
春节假期以来,锡山区安镇街道谈村的乡村电影记忆馆及吴歌传承馆人气很旺,许多村民和外来客人前来参观交流。这座3层楼馆舍就是该村的村史馆,大家在里面或观看电影,或翻阅资料了解村史,或由村中老一辈吴歌艺人为孩子们教唱吴歌。这里已成为当地村民知晓乡情、追忆乡愁的重要场所。
村史馆,通俗点说就是村庄的历史展览馆。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传统村庄数量也在减少,越来越多的村民向市民转变,建设村史馆不仅可为后人寻根留下载体,更是做好乡土文化传承的务实之举,能够增强村民对乡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村史馆虽小,但在规划建设中必须立足村情,运用多种创新手段精心设计布局,真正做到为乡村发展“赋能”“铸魂”。
村史馆建设要与乡土特色文化相融。无锡许多村庄都有各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规划建设者要深入了解这些乡村的历史与现状,在建筑样式、功能布局等方面融入乡土文化,凸显村史馆的地方性和时代性特点。谈村村史馆就是由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谈村影剧院改建而成的,这座影剧院曾是全国第一座村级影剧院,也是电影《一叶小舟》的重要取景地。此外,谈村还是吴歌艺人集中的村庄。在村史馆筹建过程中,建设团队对场馆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并采用多样态、多媒介展示形式,通过文献结合文物、图像结合影像、产品结合作品等手段,系统展示谈村独特的文化与生活样态。这样的村史馆不仅避免了“千馆一面”的弊端,而且增进了当地村民的文化认同。
村史馆建设要见人、见物、见生活。村史馆建设应聚焦于“三农”,发始于日常,使之成为村庄历史发展的活态见证。惠山区洛社镇秦巷村将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秦巷老当铺进行保护性修缮后,再次活化利用,不仅原汁原味地呈现历经岁月磨洗的农具、村民往昔常用的老物件等乡村历史物品,保留独有的乡土记忆,而且依托建筑本身打造了村史展示馆、惠畅小剧场、农家书屋,既能唤醒村民集体记忆,也为村民提供了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场所,有助于增强村庄的向心力、凝聚力。
村史馆建设还要融入艺术之美。村史馆作为历史、当下与未来重叠的特殊场所,以艺术语言阐释其独特性,能为乡村文化增光添彩,潜移默化地做到以美育人。比如,对于一些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村庄来说,可以将村史馆建在村中公园内,用装置艺术结合具象雕塑形成趣味性景观,以墙绘的方式展现村庄人文历史等。这样的村史馆如同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与公园优美的生态交相辉映,无疑很有吸引力。
期待无锡有更多乡村能科学利用好宝贵资源,尊重乡村文化特色,建设好村史馆,讲好乡村故事,留住乡情乡愁、传承乡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系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