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警方周刊

吴涛:情系社区,悉心耕耘

  初心未改志坚定,惊涛骇浪展担当。13年军旅生涯、满腔热血保家国;6年藏蓝加身、忠诚不变护安宁。他带着严谨细致的军人作风,心无旁骛深耕社区警务,用不懈努力换来辖区的平安和谐与群众的满意幸福,他就是吴涛。

  吴涛,男,38岁,中共党员,现为无锡市公安局惠山分局西漳派出所社区民警,从警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2次。

  ■ 社区警务,他有“真功夫”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治安。作为社区民警,吴涛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社区:入户走访、信息采集、安全检查、巡逻防控,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安全无小事,不是100分就是0分。”吴涛忙碌的身影,让辖区群众感到心安。

  翻开吴涛的笔记本,辖区“人、物、地、事、组织”标记得满满当当,门店、小区、村子、道路等信息都有详细标注,社区各个角落、每户人家的情况,都“刻”入了他的头脑。“别看这些鸡毛蒜皮好像没有用,到了关键时刻可都是宝。”吴涛说,现在有了智能化的“社区超图”,把所有信息都收集整合起来,处理辖区事务更加得心应手。

  为了加强警民联系,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吴涛把印有自己照片、联系方式的“警民联系牌”贴到了社区醒目位置,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候接听居民群众的咨询和求助。他的警务室也集警民联系点、民生服务点、防范宣传点、矛盾调解点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了居民“家门口的派出所”,用实际行动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

  ■ 纠纷调解,他有“锦囊团”

  吴涛所管辖的林陆巷社区内小区、公寓、消防单位多,人口交织密集,矛盾纠纷警情多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吴涛坚持“每周开例会、每周清任务、每周勤走访”的“周周清”警网融合机制,矛盾纠纷线索逐条过、逐条清,2024年以来化解率已达100%。

  “吴警官,出事啦!赶紧过来吧!”2024年9月,吴涛刚上班便接到了辖区网格员的电话。赶到现场后,吴涛就看到居民老刘、老张因为夜间活动噪音问题争执不休,双方剑拔弩张,情绪非常激动,他立刻上前劝和,才将两人怒火平息。原来,这两家人是隔壁邻居,早前因公摊面积使用问题已经发生多次口角,如今的噪音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问题还得从根源处解决”,吴涛很快便找上社区、街道工作人员组成联合调解小组,主动上门“唠家常”,以情为基打动人、以理为基感化人、以法为据说服人,精准疏通他们心里的“堵点”,帮着两家人找到了解决办法。终于,在吴涛的努力下,老刘、老张两家心平气和、各退一步,在民警的见证下握手言和。

  ■ 反诈预警,他有“飞毛腿”

  “你们肯定搞错了,我这是投资,之前几笔钱都到账了,这次再投进去回报更高!”不久前,西漳派出所接到一条反诈劝阻指令,辖区群众王大爷正在遭遇投资理财类诈骗,然而他却深信不疑,不愿开门。

  “老王,是我!”看到吴涛敲门,王大爷这才打开了门,吴涛边放视频边讲解,“你看手机里正规的应用商城都搜不到这个App!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得小利就会踩大坑!”一遍遍反复解释开导后,王大爷终于意识到这是诈骗,幸亏民警及时上门,这才保住了辛苦积攒的养老钱。离开后,吴涛还是放心不下,特意加上了王大爷儿子的微信号,实时关注情况,“吴警官,多亏了你给我爸‘上课’,他现在不再总想着网上投资了!”

  为了扩大反诈宣传,吴涛充分发挥警网融合优势,发动志愿者、网格员一同在社区里张贴摆放海报展板、分发宣传单,还组建了60多个微信网格群,通过群聊、朋友圈等定期推送各类防诈常识,把识骗防骗意识带进千家万户。

  “群众的事无小事”,这是吴涛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工作理念,更是西漳派出所全体民警的工作缩影。他用细心、耐心、责任心深耕“警网融合”,为辖区群众保驾护航。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