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双城记”两地情 锡连携手拓“新”路

  □本报记者 杨明洁

  三月伊始,无锡连云港专精特新产业园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建筑工人开足马力、抢工会战,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春耕图”。与此同时,隆隆机耕声中孕育着新质生产力的“新芽”,一个个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将落户园区,令人期待。

  载体、项目快速推进的背后,是无锡连云港两地合作共建、协同发展的信心与决心。立足两地要素禀赋,“锡连”同轴共转、同向发力共拓“新”路,结对合作之手越握越紧,合作成果也越来越丰硕,谱写出一出南北携手协同发展的“双城记”。

  双向育产业,聚力共建“沃野良园”

  【画面】 2024年11月1日,总投资25亿元的安储新能源储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安储新能源电站项目签约落户无锡连云港专精特新产业园,这是“锡连”特色园区签约落地的首个产业类旗舰项目。以“三园两基地”特色园区载体建设为抓手,南北产业共建加码推进。

  【实践】 “产业合作是结对共建的重头戏。”连云港市副市长、无锡市南北结对帮扶合作连云港市前方工作队领队洪延炜说,结对帮扶,必须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子。(下转第3版)

  “双城记”两地情 锡连携手拓“新”路

  (上接第1版)两地坚持一体化谋划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动式对接产业转移需求、高效化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推动产业项目高水平转移与高质量承接,有利于南北双方更好地打造完备的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

  两地根据连云港现有资源条件,结合无锡产业现状,以特色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运用“研发+制造”“总部+基地”模式,潜移默化助推南北产业链高水平双向融合。去年以来,南北合作重点推进“三园两基地”载体建设,包括无锡连云港专精特新产业园、无锡连云港江灌智能装备产业园、无锡连云港惠榆智能信息产业园,以及无锡连云港灌南新材料产业共建基地、无锡连云港汇联金属新材料产业共建基地,这些载体将为高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项目提供优质空间。

  如今一批“沃野良园”建设进入全面提速、积厚成势新阶段。总投资35亿元的无锡连云港专精特新产业园,作为连云港首个新型工业用地项目,11幢单体已全部封顶,计划今年一季度可陆续投用。产业园“嫁接”了无锡特色功能园区建设的许多新理念,比如高层建筑增加设计预留,可满足“工业上楼”的需求,设有地上停车场,配有光伏发电、空气源热泵、储能等绿色低碳设施等,项目成功获评苏北首个近零碳园区标识、省三星级标准化工地。

  威孚环保、上能电气、傲伦达新材料、安储新能源……一大批龙头企业的高质量、高科技、高效能的新项目布局连云港,有效推动两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互补。数据显示,2024年,当年落地产业项目共20个,总投资超200亿元。其中,“三园两基地”载体项目5个,总投资约46亿元。目前在谈及拟落户连云港重大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额约553亿元。

  携手培新质,聚合打造“科创高地”

  【画面】 2025年1月27日,南北合作再传捷报:在无锡前方工作队的主导和大力推动下,江苏首个气化法绿色甲醇项目——隆基绿色甲醇及相关合作项目签约落地连云港市赣榆区。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生物质制绿色甲醇30万吨。

  【实践】 向新出发、向高而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南北共建奋进的新方向。

  聚合培育新质生产力,两地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领域精准发力。新能源、新材料、无人机、光伏储能……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纷纷在连云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远景能源在灌云临港产业区布局重型风机装备生产基地;数字鹰无人机利用连云港海洋、山川、平原等全场景优势,在连云港开发区布局生产基地……无锡企业南北布局开出“创新花”、结出“产业果”。

  “我们将落实好无锡、连云港两市区域协同发展的要求,充分引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南北共建合作样板。”无锡连云港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丁伟表示。目前双方正加快洽谈总投资14.5亿元的全球医用同位素研发制造及核药生产基地项目等,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天地、提供强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天产业领域,依托无锡航天产业先发条件和连云港区位优势,推进连云港商业航天海上发射基地项目建设。东方空间公司在国内首次在火箭垂直状态下进行远距离海上运输,“引力一号”火箭在连云港顺利实测路演,推动形成“无锡研发生产、连云港组装发射”的南北合作双赢局面。这是两地深化产业链协作的缩影,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相关工作做法获得省委肯定。据透露,今年将继续力推商业航天海上发射基地项目,形成商业航天产业“南建北射”创新模式,助力产业链在省内闭环发展。

  双方还相互赋能,积极加快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建设,打造出携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样本。目前完成试验与保障基地初步设计方案,1500吨级试验船停靠连云港港开展系列科研实验,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下水开展码头舾装工程。作为太湖实验室“洞—池—湖—海”试验研究体系中的海上核心试验装备,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被誉为“移动海上实验室”。可以说,该船建设将有助于提升双方海工装备水平,为进一步产业化提供绝佳的科技平台。

  同心护民生,聚焦解决“急难愁盼”

  【画面】 2025年2月21日,锡连南北结对帮扶在卫生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在无锡前方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今后连云港群众在本地就能享受到瑞金医院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实践】 多年来,南北共建犹如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资源与需求,传递着希望与关怀。“锡连”两地合作从产业、科创走向医疗、教育、文旅、人力资源等各领域,聚焦“民生所需”全面拓展、全方位合作。

  在医疗卫生领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就医帮扶之路走深走实。今年2月,无锡与连云港两市卫健委签署重点项目合作协议,着重强弱项补短板;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签署共建连云港市烧伤救治中心协议;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与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签署共建连云港市手科外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协议。在推进县级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合作工作方面,去年全力开展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提升危急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在教育领域,去年无锡选派挂职跟岗人员共204人,港城名师培养“双导师”项目团队开展各项活动15次。举办无锡小学名校长工作站专题论坛,开展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扩充建设,已制作精品微课1028节,联合开发“微直播”系统并在连云港成功应用。

  文旅合作更是精彩纷呈,蛇年新春元宵佳节,“花果山首届‘火舞大圣·花果不夜山’西游灯会”热闹举行,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在无锡梅园灯组的“加持”下,为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从太湖明珠到黄海之滨,一段文旅界的“湖”“海”新情歌正在唱响。

  即使距离遥远,岗位也能送到家。去年两地组织“百日春招,千企万岗”等现场招聘会10场;依托“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人才信息资源共享;联合开展人才招引,召开系列校园招聘活动8场次,提供岗位近万个。

  “一家亲”唱响深化南北共建新乐章。洪延炜透露,今年无锡前方工作队将努力引入更多“无锡元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比如把无锡的金桥等“名牌”教育资源引入连云港;共建共享优势医疗资源;同步推动“湖”“海”文旅深入交流……续写出“双城记”更多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