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最是书香能致远

  □谢建骅

  哲人有言:“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每每读到这样的名言佳句,便心生波澜,忆起自己过往读书写作的点点滴滴,并由衷感叹:最是书香能致远。

  读书改变命运,知识点亮人生。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中学毕业后直接回乡当了农民,跟着父母、叔叔婶婶们学种地、干农活,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星期天,生活很是辛苦。喜欢读书的我,怀揣梦想,以书为友,利用劳动之余的一切空闲时间读书。除了去村团支部图书室借书看,还把祖父的藏书翻出来看,叔父在外地也时常寄书给我。生产组的劳动相当繁重,一天下来能把人累成一摊软泥,但我仍坚持在煤油灯下夜读,总是等父母几次催促后,才熄灯休息。我从阅读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书中的人物故事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坚信读书总会有用的。

  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我参加了教师招录考试,以较好的成绩被招录为一名教师。接到通知时,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也越发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和妙处。

  从文字中汲取营养,学以致用。步入教师行列后,整天与书本打交道,与学生谈文说字,而这也正如我所愿。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前只是喜欢文字,随性阅读,作为一名教师则不同,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为此,我利用星期天搭轮船去城里的新华书店购买书籍,包括《汉语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唐诗宋词元曲》等,为买下那本心仪的《辞海》,我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在读书、买书方面花再多的钱我也舍得。

  书籍买回来后,我利用闲暇时间潜心研读,同时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和培训,自己的知识面广了,文化功底丰厚了,专业素养逐步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成绩斐然。在乡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下,我经常为全乡教师讲授公开课、示范课,在乡大会堂介绍教学经验。当我坐在主席台上为大家讲课、介绍经验时,心里既忐忑又兴奋。读书不仅给人以知识、给人以乐趣,更给人以光彩和才干。

  当时,我入职的是一所偏远的乡村学校。村上识字的人不多,学校算是村上的文化中心,常有村民来学校请我帮忙做一些与文字有关的事情,比如写书信、合同协议、软匾条幅、春联、喜联、上梁“福”字等,有时还会被请去家里做红白喜事收记礼钱的账房先生。虽然这些成了我的额外任务,但我乐在其中,还专门去新华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认真研读。为了练好毛笔字,我找来方砖,对照书法字帖,用毛笔蘸水练习,心想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本领,才能满足农民所需,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读书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内涵和品位,更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格局。读书让人眼界开阔,还常使人心怀梦想。读书时常扪心自问,人家能写这么好,为什么自己就不能试试呢?于是开始学着写,先是孤芳自赏,后又把觉得还可以的习作投给报社、杂志社,多日后,突闻邮递员在楼下喊:“你的报刊汇款单!”接过汇款单,签上自己名字时,幸福的感觉难以言表。有时,在班上,同事拿着报纸走到我跟前说:“你的大作见报了!”他边走边读,引来众人围观,那一刻的兴奋与自豪也能铭记一辈子。长期地积累之后,我出版了《芳草集》等几部散文集。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是桥梁,让我越过河流,抵达彼岸,行稳致远;书是翅膀,让我遨游知识的天空,追梦圆梦。坚持不懈的阅读写作,帮助我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开阔视野、充实心灵,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拥有无所畏惧的勇气,不断地走向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