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郜峰与《吃吃白相相》

  □胡建琛

  “我特别喜欢吃海棠糕,小时候在甘露读书,每天早晨吃了海棠糕去上课。”最近一条网红视频中,郜峰专门出镜说,那海棠糕非常热乎香甜,还有外公做的萝卜丝饼、豆腐花都好吃,舌尖上的小镇记忆永不会忘掉的。

  郜峰,文化人也。他与张建平合著的新书《吃吃白相相》,热得烫手。从网上购得这本书后,便爱不释卷了。郜峰笔名介生、冷茶,1965年生于无锡。他的头衔很多,如江苏省作协、省书协、省美协的会员,现任江苏省漫画协会副会长、市作协理事、惠山区作协及美协的副主席。他著作颇丰,出版《郜峰散文集》《烟水集》《胡氏三杰与天上村前》《小报记者》《我的2020年》(与张建平合著)5部散文、小说集,还先后获得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省市区“书香家庭”等荣誉称号。

  郜峰爱吃喜吃,乐写吃。每每看到他朋友圈中,发布与吃有关的图片、感悟或者文章,读来妙趣横生。他喜爱甜食,糖芋头、八宝饭、元宵、糕团、粽子等都是最爱,劝他少吃点,总是不肯。郜峰兴趣广泛,又爱玩爱画,白相到哪里就画到哪儿,也吃到哪儿。他长期兼任雨人文化研究所副会长,《村前故事》(郜峰任副主编)首发式时,他特地在天上村前文化街区品尝奥灶面,赞不绝口,并写成文。久之,终有成果,就汇集出书。

  在我看来,《吃吃白相相》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文化人视角和生动的发散式叙述,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精彩世界。书名中的“吃吃”和“白相相”分别代表饮食和休闲,这两个人生永恒的主题贯穿全书,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挚爱。

  首先,书中对饮食文化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介绍各种美食的制作方法和历史背景,还讲述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人文情怀。每一道菜、每一种食材仿佛都有生命,如《乡野食趣》《山园菜果稠》等,传递着地域特色和时代变迁。有次,受邀赴阳山吃乡席,一道蟹糊把他迷住,说赶紧写出来,并很快就在《惠山新闻》头条发表了。阅读这些内容,不仅让人对江南佳肴垂涎欲滴,更让人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浓厚底蕴。

  其次,书中对休闲文化的探讨颇具启发性。作者通过描述各种休闲活动和生活方式,揭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对慢生活的向往。“能饮一杯无”章节中《喝茶与早点》《喝杯咖啡吧》等,无论品茶、喝咖啡、赏花,还是旅行、阅读、书画,这些休闲方式成为放松身心、寻找内心平静的重要途径。文如其人,《酒的记忆》使人共勉,郜峰酒量不大,但酒品好,人家抿一口,他却一口闷,即使大醉了,过后依旧如故。他慎独,去苏州东山、江西十里画廊,游玩之余拿出随带画笔,一人独自写生,皆成文章。他在书中倡导“慢生活”理念,在自己办公室也备有茶和咖啡,提醒我们在忙碌工作与日常中学会停下来,享受生活的美好。

  再次,书的装帧设计值得一提。郜峰发挥自身特长优势,精心绘制插图,图文并茂,让人顿觉色香味俱全,恨不得按图索骥,立即去奔赴一场盛宴。而且,本书的内容丰富而充实,每一个篇章都主题突出、集中紧凑,适合随时阅读。郜峰不但自己写写画画,当文化义工,还培养外孙小汉堡学习书画,如今已写得像模像样,并为《吃吃白相相》做小主播呢。

  郜峰是美食家,亦是生活思考者。细读《吃吃白相相》,就是一本充满生活智慧、人文关怀的书。郜峰外出采风旅行,所到之处必定实地深入了解,接地气、沾烟火气,积极推介区域文化及人文风情。所以,这本新书不仅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让我们重新审视饮食和休闲,更启示我们在忙碌中寻找平衡,在平凡中发现美好。无论是美食爱好者,还是生活美学的追求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迪和享受。

  按照书中介绍方法,赶紧去天上村前街区游赏,顺便买了荠菜虾仁鲜肉,包大馄饨吃。这个周末,有了《吃吃白相相》,更有理由“吃吃白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