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打好“组合拳”,让生育友好可感可及

  □ 陈 磊

  生育友好关乎家庭幸福,也关乎城市长远发展,需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向政策友好要保障、向企业友好要支撑、向先进典型要解法、向儿童友好要经验,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城市。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这一系列生育、养育、教育利好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育儿家庭都期盼免费学前教育、育儿补贴政策能早日落地,实实在在减轻家庭养育婴幼儿的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有利于降低生育成本、减轻家庭负担,从而增强生育意愿、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无锡经济发达,但和全国不少城市一样,面临着老龄化程度深、年轻人生育意愿不强的问题。生育友好既关乎家庭幸福,也关乎城市长远发展,需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城市。

  向政策友好要保障。今年2月,江苏出台15条举措助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在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方面,打出“组合拳”,托举万千家庭稳稳的幸福。省卫健委负责人介绍,在强化生育服务支持方面,将企业支付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用补贴标准,在现行的对生育二孩、三孩补贴基础上,扩大到对生育一孩的给予50%的补贴。这些“真金白银”的举措能进一步减轻家庭养育负担,让家庭安心放心生育养育,让生育友好可感可及。

  向企业友好要支撑。生育友好城市建设不是政府一方主导就能完成的,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特别是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议无锡有条件的企业比如国企、领军型民营企业等率先作为,探索推出弹性工作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工作模式,为生育期女性提供更宽松的工作环境。同时积极落实年休假、育儿假制度,设立更优质的托育机构、提供托育补贴,保障女性员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员工子女的托育难题。针对生育期女性的工作需求,创新设立“生育友好岗”,方便员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缓解育儿压力。

  向先进典型要解法。在生育友好方面,锡山做法值得借鉴。锡山区积极研究制定出台优化生育政策,加大对生育、教育、医疗等领域投入力度,是全省率先出台实施生育奖励政策的地区,2024年锡山区的生育率有了显著提升,全年出生人口达5028人,同比增长9.3%。据了解,目前我市已有七个板块创建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覆盖面全省第一。建议可在这些地区积极开展生育友好试点,在生育政策制定、生育支持配套措施、产假财政补贴、婴幼儿照护服务等方面同向发力,推动无锡生育友好环境建设。

  向儿童友好要经验。当前包括无锡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在积极创建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友好城市,吸引人才落户。从源头来说,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更应该提倡生育友好。只有大家都敢生、愿意生,才能破解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相关问题,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近年来,无锡高度重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3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立足“一米视角”,聚焦“五大友好”,描绘出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无锡新图景”。建议无锡以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为支点,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推动生育友好城市建设,进一步营造生育友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