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瑞莱
近日,有博主发布视频称,本市某道路上的隔离护栏长达一公里,阻断了路两边居民与商户之间的经济活动,影响了商铺生意,店家颇有怨言。视频发出后,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一夜之间该处护栏“不翼而飞”。这么高的效率,也被网友们称作“无锡效率”。
据了解,用护栏做隔离带的情况在很多城市都很常见。笔者一朋友今年春节在杭州旅游,出了西溪湿地公园想回酒店,眼看着酒店就在路对面,却因护栏阻隔多绕了1.5公里的路。
用护栏作为道路的隔离设施,其利弊清晰可见。利在可维护交通秩序,但弊更大于利。根据交通规则各行其道不乱穿马路,对每一个上路的人都是一道无形的保护栏。栏杆设得越多,某种程度上也反映这个城市不守规则的情况越多,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对毫无规则意识的人,栏杆再多也拦不住他跨栏的心。栏杆除了便宜和占地少外,在城市美化、绿化方面没有啥优点。用花草灌木做隔离设施,显然更生态养眼。
前段时间,市体育中心东大门门口的道路升级改造完毕,离东大门近百米远的公交站台同时南移至大门附近,之前由于只在东大门处设置人行横道线,很多公交换乘的乘客习惯抄近路横跨绿化带走到对面公交站台。站台南移后,乘客可以通过人行横道线走到对面站台,也就不用乱穿马路了。可见乱不乱穿马路不能单纯归因于市民的素质,道路设施设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老城区南禅寺人行天桥建成后,大大提高了附近道路的通行效率。但是一到雨天,桥两侧的电动扶梯就经常停运,苦煞了拎着大包小包的买菜人,有些老年人本来行走就不便,拎着东西爬楼梯过马路很是吃力。建议可以在桥下隔断护栏中截出一段做成活动式的护栏,在电梯停运时段,临时开启路面通行,由交警现场维持通行秩序,方便市民过马路。
如果说在道路上设置交通护栏还有一定合理性的话,无锡好多免费的开放式公园,也用栏杆做围挡就有点说不通了。譬如长广溪湿地公园,下公交后,要找一个出入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路的“铁将军”把关。明明是开放式的湿地公园,而且围栏处都有相当茂密的绿植,围挡到底想挡什么?想明白这件事,就可以解决铁栅栏要不要的问题。如果挡汽车,有灌木即可;如果要挡非机动车,栏杆过膝就够;如果为了防止游客乱穿小道踩坏植被,完全可以多铺几条窄一点的条石小径。
还有一件小事一直困扰着笔者。西蠡湖整修一新后,第一次绕湖走了一圈,一路风光秀丽,但百米高喷附近道路却被一茶室阻断,游客不得不绕过茶室才可走回到湖边,可谓很不便民。在开放式公园里建一些服务设施,提供餐饮服务也是为了方便游客,但这些设施阻碍了游客通行,就显得考虑不周了。希望相关部门和管护单位的工作人员多去实地走一走,看看服务设施是不是都做到便民不扰民了。
(作者系机关退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