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舌尖上的节约 需从娃娃抓起

  □ 孙建兴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舌尖上的节约,要从娃娃抓起。从小给孩子们灌输勤俭节约的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推动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节约粮食的意识,从小娇生惯养,挑食、任性,不懂得珍惜粮食。孩子可塑性强,珍惜粮食应从小抓起,从幼儿园抓起。学校可通过晨会、板报、班队活动、主题队会等形式,逐步培养孩子们节约习惯;还可通过开辟班级小菜园等举措,让孩子们体验亲自种植、劳作的艰辛,推动其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此外,学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光盘行动真正落到实处。

  积极发挥父母言传身教的家教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家庭餐桌开始,不浪费一粒米,按需烧菜烧饭。家长还可与孩子一起采买食材,一起算账,通过精打细算节省开支。摒弃日常生活中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形成家庭用餐不多点、举办婚宴不铺张、亲友聚餐不浪费的新风尚。

  注重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社会环境是个大课堂,对青少年三观的形成和塑造影响很大。节约粮食反对浪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青少年可塑性强,通过营造节约粮食的社会氛围,让环境也成为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有效载体。各行各业、社会团体要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传播载体,广泛宣传爱粮节粮先进典型,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好重要节日,引导青少年参加农事劳动,体验劳动艰辛,享受丰收快乐,感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节约粮食,从小抓起。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鲜明导向,形成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可以更好地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作者系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