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延长产业链,使“赏花经济”有“超长花期”

  □ 吴仁山

  又到春暖花开时,锡城多地乡村又在网上发布邀客赏花的打卡点,其中有些是初次上场的“乡村新面孔”。可以想见,在美好春日里,踏青出游、赏花观景又将带火“赏花经济”。但也要看到,有的乡村“赏花经济”容易“昙花一现”,必须从延长产业链着手,使“赏花经济”拥有“超长花期”。

  “赏花经济”对于不少乡村而言,不仅能为游客提供“诗和远方”,而且也能助力乡村发展文旅产业。因此,踏青赏花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已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和消费形态。近年来,除了市内老牌的梅园、鼋头渚等热门赏花景区,我市许多乡村也积极打造各式花海景观,以花为媒吸引客流,促进“赏花经济”发展。宜兴市邬泉村三百亩油菜花基地、锡山区中东村晏家湾梨花基地等,都已成为较热门的乡村赏花打卡地。

  在此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有些乡村争相引种网红花卉,趋向同质化竞争。特别是受制于短暂的花期,有些乡村鲜花盛开时可谓“人从众”,花一谢则门可罗雀;再加上产品结构单一,游客走马观花便成为主流。这些短视化、常规化的做法,难以推动“赏花经济”走稳走远,流量也难以变成“留量”。

  实际上,发展“赏花经济”不光是种花和引客这么简单。俗话说,花无百日红。如何让“赏花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延长并做优做强与之相关的产业链。其中包括因地制宜的产业规划、科学合理的产业配套、与时俱进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创新等。锡山区山联村、宜兴市美栖村等“赏花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都善于精心培植“四季花种”,做好“时令”文章,打造“超长花期”,因而能让“赏花经济”不受季节的局限。山联村不仅栽种有规模较壮观的在春天绽放的油菜花,而且栽种了面积更大的在秋冬交替之时盛开的菊花,中间又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资源禀赋,设计安排名目颇多的农家乐项目,不遗余力地推动“赏花经济”变身“花样经济”,令“季节经济”成功转型为“周年经济”。

  在发展“赏花经济”的过程中,一些乡村可以因地制宜走差异化路线。通过举办乡村美好生活节、果蔬采摘节、度假露营等活动,打造“赏花+美食”“赏花+民俗”“赏花+度假”等多种模式,拓展赏花场景、提升赏花体验。此外,还可以通过“花经济”激活“花产业”,不断拓展赏花活动的消费场景和消费群体,努力延长赏花观景消费链条,保持消费热度,让“赏花经济”向体验自然、融入自然、见证美好的“沉浸式”旅游转变,更好地推动赏花游与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精心做好“一朵花”的文章,可让“赏花经济”释放巨大能量。无锡美景已在今年总台春晚、元宵晚会上大放异彩,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来锡打卡。相信“赏花经济”在多方浇灌培育下,也能够常开不谢、常开常新,为这座百年工商名城“锦上添花”。

  (作者系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