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 琼
春来了,草木萌动。山野间的野菜也悄然钻出泥土,向人间探头探脑。人们便去采撷,将那些野性的滋味纳入口中,仿佛吞咽了整个春天。
野葱是最不起眼的。它生长在田埂上、荒地里,一丛丛地挤在一起,瘦弱的茎叶在风中摇摆。农人走过,往往视而不见,任其自生自灭。然而这卑微的野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即使被踩踏、被锄断,只要根还在,过不了几日,就又冒出嫩芽来。我常看见老妪蹲在田边,用枯枝般的手指挖取野葱,一把把塞进围裙兜里。回家洗净切碎,和着豆腐干拌了,便是一道下饭的菜。那味道辛辣中带着清香,好似春天的气息。野葱从不抱怨自己的命运,一味默默地生长。人生在世,岂不也该如此?
香椿就不同了。它生来便是被人惦记的。初春时节,香椿树抽出紫红色的嫩芽,远远望去,像是一树燃烧的小火苗。城里人会特地驱车到乡下去采摘,市售的价格竟比肉还贵。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香椿包饺子……吃法繁多,不一而足。我认识一位老者,院中有一株老香椿树,每年春天,他都要亲自采摘头茬嫩芽。他说,香椿的味道是会变的,头茬最香,二茬次之,到了三茬,便只剩下苦涩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待无花空折枝。老者的话,我至今记得。香椿的滋味,便是时光的滋味,稍纵即逝,不可追回。
马兰则更为神秘。它喜欢生长在潮湿的沟渠边,或是荒废的稻田里。叶片呈锯齿状,背面泛着淡淡的紫色。采摘马兰需要技巧,太老则苦涩,太嫩则无味。我见过一位妇人,能在万千野草中一眼认出马兰,手指翻飞间,便采满一篮。回家焯水凉拌,或是煮汤,都别有风味。马兰的味道清苦中带着甘甜,像是人生的况味,先苦后甜,回味无穷。那妇人告诉我,她从小就跟母亲学采马兰,如今母亲不在了,采马兰时,总觉得母亲还在身边指点。野菜之中,竟也藏着如许亲情。
这三种野菜,看似平常,却各有性格。野葱坚韧,香椿矜贵,马兰神秘。它们不需要人工栽培,不依赖化肥农药,只凭天地雨露,便能欣欣向荣。人们采食野菜,或许不只是为了口腹之欲,更是在追寻一种与自然相连的古老记忆。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待久了,舌尖也会思念泥土的芬芳。
如今超市里也有包装精美的“有机野菜”,整齐划一,价格不菲。但我总觉得,那些被精心培育的野菜,少了些野性的灵魂。真正的野菜,应该带着露水、沾着泥土,甚至有几个虫咬的小孔。那才是大自然的真味。
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能得几回品尝野葱的辛辣、香椿的醇香、马兰的清苦?野菜一年一茬,人生亦不可重来。盘中野菜,口中滋味,皆是时光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