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普及的时代,当知识随手可得,孩子靠什么样的能力才能不迷航?家长又该怎么做呢?
■审美力培养
AI能生成逼真的画作,而人的竞争力在于“发现美的眼睛”。家长们可以用心营造家庭美学小课堂,如逢年过节一起设计装饰自己的家,让它更有节日的氛围;周末带孩子寻找城市小巷或山居村野的“美好角落”,投身于自然的美学课堂。
■沟通力升级
语音助手能对答如流,而人需要掌握“触及心灵的对话艺术”。对孩子们而言,掌握从随意说话迈向深度对话的沟通已然成为融入社会的一项必备能力。推荐给家长一个黄金沟通法,每天放学不问“考了多少分?”“默写怎么样?”而是问“今天有什么让你特别开心的?”“有没有帮助过他人?你是怎么做的?”鼓励孩子分享身边的小美好。
■思维力锻造
当搜索引擎秒回所有问题,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提出好问题的能力”。比如周末让孩子参与家庭食谱的制定,假如孩子想吃披萨,就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买现成的还是自己做?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引导孩子在饮食选择上运用批判性思维,权衡不同方案的利弊。批判性思维能让孩子面对海量信息时,理性分析,不盲从;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思考,创造性地提出方案。
■情感力培育
社会性情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孩子成长中“看得见的温度”。当孩子能清晰表达“我有点紧张”,而不是用摔门对抗压力;当孩子主动扶起跌倒的同学,而不是冷眼旁观……这些瞬间背后,是自我管理、同理心和责任感的萌芽。孩子的社会性情感是在家庭餐桌的闲聊、校园游戏的合作互动中构建起来的。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社区关怀行动,让孩子成为有爱心、善感知的温暖个体。(小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