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的校园多了许多新种的树苗和菜苗,添了不少绿意。学生也在收集各项环境保护数据,完成个性化环保倡议书。一次充满童趣与深意的“绿色成长计划”在校园开启了。“教育,要有利于人回归自然。于是我们提出‘在自然中学习,让学习自然发生’的课程生态文化理念,使学校成为儿童生命成长的绿色创想学园,彰显生命活力。”省锡实一小党总支书记刘艺慧说。
◆一所让儿童逐梦的绿色创想学园
省锡实一小秉承省锡中百年办学传统,坚守匡园“十大训育标准”,基于办学底蕴和历史文化的滋养,学校如何实现文化根脉的延续、育人目标的接力?
“通过征求家长意见、专家论证、集团内部沟通交流,我们把学校的育人目标定为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希望学生成为拥有健康体魄、优雅气质、担责意识、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刘艺慧说,学校着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快乐力、学习力、游戏力,打造一所让儿童逐梦的绿色创想学园。
以“让学生创造着长大”为核心理念,省锡实一小对校园空间环境进行改造,增加生态、未来、科技等元素,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刘艺慧希望,一切学科知识都变成学生探究和使用的对象,一切知识技能都成为发展核心素养的手段,让探究与创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流淌在校园里的创想基因
把想象变成现实,让新校成为标杆校,离不开一群人的敢想敢创。
“学校师资队伍有三‘新’特质,即新教师居多、行政团队新手多、学科骨干新秀多,我们以‘后备骨干成长营’的方式启动青年教师培养。”刘艺慧回忆道,在2022年暑假,学校把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地点搬到校园,白天在学校小剧场做专题培训,晚上在学校旁的湿地公园举行露营晚会,在草坪上唱歌,手机当成荧光棒。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老师的成长速度之快。近5年,省锡实一小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从原来的9人到现在拥有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等省市级骨干教师75人。
大胆放手是老师成长的另一个秘籍。省锡实一小的首届毕业主题晚会“盛夏光年,让未来迎接未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刘艺慧希望看到一场师生想要的、难忘的毕业典礼。她还记得,师生、家长在晚会上真情流露,很多场景都让人热泪盈眶。“因为是首届毕业生,我们还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张返程纪念票,相约在2029年省锡实一小独立建制10周年的时候再相聚。”刘艺慧说,自己会和老师们一起“搞事情”,更期待老师们主动“搞事情”。
“教室里笑声荡漾,心中的种子发芽……”在本学期的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一首原创歌曲回荡在礼堂中,配着一张张学生活动的照片,在场的老师都颇有感触。这是刘艺慧用AI创作的歌曲,自此,学校老师积极将人工智能软件应用到日常教育科研中。
◆与自然共鸣的成长诗篇
一所学校办得如何,走出来的学生就是答案。在省锡实一小,一批批学生感受四季、体悟成长。
“‘逐梦’是保护孩子心中的那团火,而‘绿色’不仅是生态理念,更是一种成长哲学——像植物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刘艺慧介绍,四季是天然的教科书,更是学习资源。基于此,学校以“创想四季”为主题,从自然浸润、创意实践、社会责任3个维度,将节气文化、生态实践与学科知识融合,搭建以学年时序为经,以二十四节气为纬的课程系统框架。“在丰富的课程和实践中,逐梦和绿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孩子们手心的温度、眼里的光芒,是生命与自然交响的成长诗篇。”
省锡实一小的毕业生有个习惯,他们会把愿望卡系在香樟树的枝头,上面写着自己的愿望。去年一位毕业生写道:“总记得科学课上,老师带我们触摸树皮的褶皱。他说,每一道裂痕都是岁月写给大地的诗。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就会想起树木如何在风雨里生长。”刘艺慧感慨道,这种与自然共鸣的能力,比试卷上的分数更值得珍藏。
看着一群群学生如树木般成长是属于教育的浪漫。“一所学校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要为孩子打下一生的精神底子。”刘艺慧期待学生带着母校赋予的“绿色创想DNA”,在各自的领域开出独特的花。“或许数十年后,学生会忘记课本上的公式,但他们一定会记得在十岁成长礼上放飞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也放飞了自己的理想。”(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