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评

慎重“落笔”建好四座桥,讲好运河故事

——对苏南运河无锡段四座桥梁改建的建议

  □ 吴 炯

  考虑到苏南运河无锡段已有多座现代化桥梁,在吴桥、锡山大桥、梁溪大桥、新安大桥改建之际,应宏观规划、慎重“落笔”。在赋予桥梁更多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以是否融入周边的环境确定其风格特征,让桥梁连通历史、融通文化、贯通古今;应弥补苏南运河无锡段其他桥梁形态所缺失的题材和形制,完善“运河叙事”的谋篇构局,让桥梁文化成为运河文化的生动叙事,让古城无锡、新城无锡在运河游线上延续一以贯之的风貌。

  据报道,自去年3月起苏南运河无锡段按二级航道标准进行航道疏浚,工程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并竣工验收后,将逐步开展苏南运河无锡段桥梁改建工程,重点涉及吴桥、锡山大桥、梁溪大桥、新安大桥四座桥梁。航道升级,桥梁改建,无疑是关涉无锡城市风貌和市民工作生活的大事。

  先有古运河,后有无锡城。运河见证了无锡从诞生、崛起、发展,走向繁荣的历史过程。桥是河道的节点,也是两岸的纽带,是瞭望城市、河流和天空的看台。一座美丽的桥,能成为城市的标志。航道升级后,乘船进入无锡,将一路看到多座大桥,领略到运河无锡段两岸别样的风貌。

  桥梁改建,着眼的不仅是桥,还有城市更新的现实需求。考虑到苏南运河无锡段已有多座现代化桥梁,在吴桥、锡山大桥、梁溪大桥、新安大桥改建之际,应宏观规划、慎重“落笔”。在赋予桥梁更多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以是否融入周边的环境确定其风格特征,让桥梁连通历史、融通文化、贯通古今;应弥补苏南运河无锡段其他桥梁形态所缺失的题材和形制,完善“运河叙事”的谋篇构局,让桥梁文化成为运河文化的生动叙事,让古城无锡、新城无锡在运河游线上延续一以贯之的风貌。

  基于无锡境内多座运河桥梁均是现代化的桥梁结构和外形,改建的四座桥梁应在传统形制上寻找与环境、历史相契合的元素,打造具有无锡地域文化特征的标志性桥梁景观。对此,根据每座桥梁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吴桥。吴桥最初由民国工商业家吴子敬所建。有人提出改建的吴桥在慢车道与桥栏间采用初建时的钢铁桁架结构,但由于目前桥梁采取一跨过河的结构,原钢铁桥的三段式桁架结构的高度与跨度,同新的桥梁结构和跨度无法协调,建议可将桁架的跨度、高度做相应调整。此外,不建议在这样的仿旧形制上设置观景平台,因为此处行人极少,而且设置平台会削弱桁架的连贯性。颜色上建议吴桥用黑色,与钢铁桥更为相似。

  锡山大桥。锡山大桥是运河无锡段新河道上第一座建成的大桥,连通老城区和惠山古镇。建议改建的锡山大桥采取简洁的主体,弧度舒缓,桥栏可仿造唐宋栏杆形式,采用“寻杖栏杆”(也称为“巡杖栏杆”,主要由寻杖、望柱、华板、地栿等构件组成),栏杆上可多设水滴形望柱,整体颜色用朱红,达到与景区融合的效果。在日本还保留有这种唐宋古典风格的朱栏桥梁,可与周边山水园林古迹环境融为一体。除了主桥栏杆,建议桥中慢车道与快车道的隔离栏也采用古典栏杆的风格,同时设计相应形制的路灯。

  如果此桥采用朱红色,建议锡山宝塔采用相同的颜色与之呼应,当前的粉红色不合塔制传统。考虑到在锡山大桥可观景惠山、锡山,建议在主桥的东北端建造一个观景楼阁,与桥采取相同的桥栏相连,协调一致,这里可成为游客远眺锡山、惠山风景的最佳打卡点。

  可以预见,这座桥将成为无锡运河桥梁的点睛之笔,凸显无锡历史文化的悠久厚重。

  梁溪大桥。梁溪大桥是改革开放后无锡工业、商业、旅游业繁荣发展的见证者。无锡大饭店、无锡电视台等时代地标,都在桥的西侧。桥的背面,锡山、惠山是主景,往南开源大桥近在咫尺,是现代桥梁的形制风格。因此,建议梁溪大桥采用欧式古典形制的桥梁、桥栏形态,也可以结合某些中式元素,整体采用青铜色,形成典雅、端庄、稳重的欧式古典风格,与开源大桥的白色下承式系杆拱桥的现代形态加以区分。

  以上三座桥,因为有丰富的历史记忆,建议在新桥的桥头重置老桥的桥名刻石,并予以文字说明,彰显对历史文化的敬意。

  新安大桥。新安大桥所在区域视野开阔,有新建住宅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没有历史建筑和景区的限制,又处于无锡的南大门,建议可选用斜拉索桥,颜色采用银色,以体现新无锡的现代感。

  (作者系无锡古琴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