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评

文旅推介,应该多些审美考量

  □ 邢瑞莱

  今年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一亮相,有关“央妈审美”的话题讨论热度一直很高。为更好地呈现春晚舞台节目效果,惠山古镇重点在夜间灯光色彩上进行了调整,主色调分为红色和黄色两种,既简洁又不失热烈。但随着春晚的谢幕,春天带来了江南醉人的葱郁气息,尤其是寄畅园自身蕴含的山水借景自然之美,与深红明黄色调形成了违和感。

  在其他景区旅游时常能发现这种违和感,弱化了文旅推介的美感。譬如,为吸引游客,一些古镇和公园的墙上、树上、地上,堆叠了大量用纸板或塑料制作的文字标牌、假花假蝶、动物人物,让人感觉五颜六色中有种花里胡哨的怪异,与本体关联不大,有的甚至让人哭笑不得。类似“我在×××很想你”,全国文案大同小异,毫无创意可言。有景区搞牡丹展,就充斥着好多塑料牡丹,让真花黯然失色。这种在“审美趣味”上的一味迎合、俗不可耐和文化上的空洞苍白、画蛇添足,让人心生失望。

  景区如果在规划设计时能够多些审美考量,或许能够为游客游玩带来加分体验。今年樱花盛开时节,笔者去凑了个热闹,在鼋头渚游玩了一圈,所到之处,不时可以遇到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说实话,如果把这件马甲换成古风飘飘的汉服,让人和景融为一体,或许会成为樱花季里一道美丽的风景。此外,无锡另一家著名景区建的“莫奈庄园”,不仅与莫奈花园毫无关联,而且一顶顶涮火锅的“蒙古包”杵在那里,特别煞风景。面对一些充满违和感的设计,景区要深入思考,如何因地制宜打造景美人和又不失特色的景观。

  江南之所以为江南,就在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孕育的独特生态。多突出自然的山水、树木、花草,遵从自然的青山绿水春华秋实,便还原了江南自己的样貌。就像“烟雨江南”4个字,不应该是描摹在运河岸墙体上的书法,而是人在其中走、身在画中游所感受到的意境,是眼里、心里能触及的美景:或桃红柳绿,或小桥流水,或炊烟袅袅,或烟雨朦胧……

  古镇之所以为古镇,就在于其经过时间的筛选留下来大量历史印记,应该让古镇回归自己的风貌,少一点城市的喧嚣、浮躁、霓虹。疏通古镇独有的肌理,以区别于城市化的存在,才能让古镇真正成为有历史厚重感和生活气息的地方。很多古镇缺乏生机,就是因为被“商业化”浸染过度而失去了生命力。惠山古镇留存有大量祠堂群落建筑,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开发商业项目时应该理性克制。

  园林之所以为园林,用园林艺术大家陈从周先生的话说,中国园林是一门集艺术与诸多东方哲思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园林之美,不在华丽,而在意境。如果不能对既有园林的美感进行升华,那么保留它们本来的面目就是最大的尊重。

  无锡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无锡人也勇于创新。在前人的审美里凸显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沉淀的文化里挥洒自己特有的气质,在自然的馈赠里挖掘自己丰富的内涵,无锡必然能呈现可以被抄袭但难以被超越的美丽。

  (作者系机关退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