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教育周刊

不沉迷网络,过有意义的假日

  当网络世界成了青少年假期首选的减压方式,家长该如何与孩子共同拥有“有意义的假期”?

  ◆有话好好说

  很多时候,只有在和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感受到自主性、同理心和接纳的时候,孩子才能感受到爱。所以在跟孩子说话,交流沟通的时候,家长的话语里不应该是权威、命令、责问、焦虑和否定,而是真实的信任和合理的期待。

  父母与孩子交流互动中,积极评价、鼓励性语言与指正性、批评性言语至少要达到3∶1,亲子关系才会处在良好的状态。所以当家长和孩子在交流如手机使用等敏感问题时,一定要好好说话。

  ◆有活一起干

  假期安排孩子和父母共同完成家务劳动,不仅能减少手机时间,更是增加和孩子互动的机会。过程中任务分工可以促进责任共担,合作式互动能够强化情感纽带。家长也可以通过召开家庭事务协调会议、技能互换计划(父母与孩子互教技能)、共创家庭劳动项目等,将假期劳动转化为日常劳动,持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制定网络使用规则

  家长要跳出“非黑即白”的极端误区,网络是工具而非洪水猛兽,在数智时代,它不仅能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资料查询、AI互动学习、云端协作等),也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创造力(如摄影、视频剪辑、编程等)。所以对于父母来讲,更重要的是跟孩子一起就网络使用时长、使用场景、内容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规则制定。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字素养,和孩子共同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上网习惯和上网行为。

  ◆减少“非规划时间”

  在假期里,家长可以安排更丰富更有意义的活动,以此减少孩子假期的“非规划时间”。如通过家庭辩论赛、骑行、露营、观影、公益实践、职业体验、游览参观等活动让孩子释放压力。对于孩子的特长爱好,家长们要全力以赴地支持,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实践中提升自信心,增强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时间的习惯。

  (小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