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日中午,随着胡埭镇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在办公室下达飞行指令,位于几百米外镇政府大楼天台的5G网联无人机自动方舱缓缓开启,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天枢”自动腾空,根据线路规划,开启了它作为低空“哨兵”,自主护林巡河的“征程”。
位于无锡西部的胡埭镇辖区37.8平方公里,有河道57条,山林面积近万亩。过去,护林巡河主要依靠人工巡查方式,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偏远区域和隐蔽地段成为监管盲区,偷倒垃圾、非法排污以及山林火灾隐患等难以第一时间发现。为解决这一痛点,当地以“无人机+AI”护林巡河新举措,通过“空地联动”立体化巡查网络,推动河湖管护和山林巡查迈向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
“‘鼠标’点一点就能完成起飞、降落。”工作人员吴希源坐在指挥中心的电脑管理平台上下达指令,演示着操作流程。他告诉记者,每天一到设定时间,“天枢”就会按照预设航线,自动对规划航线内的山体、河道进行巡检。
当天,“天枢”正在对太湖流域重要的入湖河道直湖港进行巡视。记者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展现着河道的每一处细节——漂浮的垃圾、水草,异常的水色等都清晰可见。
能够快速精准发现水面异常,与无人机搭载的“火眼金睛”分不开。据介绍,“天枢”配备了广角、长焦和红外相机等高清摄像头,最高分辨率达到4K,可以将画面放大至200倍,能直观呈现可见光和热成像画面。同时拥有自动巡航功能,巡航视频、照片同步上传至云平台储存,操作直观高效。
前方的无人机精准捕捉画面,后方的“智慧大脑”快速分析异常。大屏幕上,随着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源源不断导入至算法平台,在AI技术加持下,系统快速标记着问题点位,连水面上细小的漂浮物都能快速精准识别,同时发出告警提示,最终上传至“数治胡埭”集成管理平台。
低空“哨兵”不仅能巡河,在护林工作上同样可以大显身手。凭借机动性强、视野开阔的优势,无人机能在山沟密林间快速穿越,机上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能实时拍摄画面,并将影像回传至地面指挥中心,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森林火灾隐患、非法砍伐等问题,实现对森林资源的高效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在“无人机+AI”的助力下,“数治胡埭”集成管理平台还打造了一个多跨协同监管体系,告警信息横向按职能流转至水利、综合执法、生态环境等部门,纵向流转至属地社区,实现数据共享、高效调度、精准处理和问题闭环管理。
除了护林、巡河,“无人机+AI”组合还为城市治理带来了更多应用场景。胡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无人机在交通、房管、市容、生态等方面的智慧治理探索,利用无人机开启更多“AI+基层治理”城市场景应用,让基层治理“飞”出新高度。
(徐啸雨)